近期,医疗行业的 “退场潮” 引发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25 年以来,各地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注销公告显示,已有近30家民营医院走向注销、破产,仅4月民营医院注销数量就近30家,平均每天倒闭1家。
这一现象不仅覆盖不同地区,还涉及多个专科领域,其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令人震惊。
公立医院同样未能幸免,也在艰难求生,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甚至大型公立医院都出现了注销的情况。
民营医院在此次浪潮中受冲击严重。
四川巴中广济中医康复医院,因多次医保违规被解除协议,无奈于 4 月主动申请注销。医保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医保基金的安全,也破坏了自身的信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失去医保支持后,医院经营举步维艰。
江苏南京华世佳宝妇产医院和盐城东方妇产医院,因经营不善导致长期亏损,最终在4月初被卫健委公告注销。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经营管理不善会导致成本控制失衡、患者流量不足,进而使医院陷入财务困境。
重庆全域肿瘤医院,这家曾投资30亿的 “明星” 肿瘤专科医院,因床位空置率超 90%,黯然退场。投资巨大却未能吸引足够患者,反映出市场定位偏差、运营策略失误等问题。

民营医院代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内忧外患之下,资本之路风雨飘摇。
内部管理不善、医疗质量参差不齐、运营成本高昂,外部竞争激烈、政策监管趋严、社会信任度有待提升等因素,共同制约着民营医院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若不能精准定位、提供差异化优质服务,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公立医院虽有政府支持,但也未能独善其身。
4月,广州荔湾区注销了6家基层医疗机构,包括桥中街河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的注销,与区域医疗资源布局调整、服务能力不足、运营效率低下等因素相关。
此前,新乡市第三人民医院(公立二级)因整改未达标,不具备独立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于 2024 年底被注销。
这表明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若不能跟上医疗技术进步、满足患者需求、达到规范标准,同样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医疗机构的大量注销,影响深远。对患者而言,可能导致就医选择减少,尤其是一些专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对医疗行业从业者来说,就业岗位减少,职业发展面临不确定性;从社会层面看,反映出医疗行业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医疗机构运营模式不可持续等问题。
为应对这一困局,医疗机构需加强自身建设。
民营医院应强化合规意识,规范医保使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重塑社会信任。
公立医院要优化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积极推进整改提升,确保医疗服务能力达标。
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完善医疗行业监管政策,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加大对基层和薄弱领域的扶持力度,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医疗行业的 “退场潮” 是一个警示信号,提醒各方要正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以保障医疗服务的稳定供给和行业的长远发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