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走了4个人,科室要垮了!
影像检查大降价,让放射科遇冷
赶上各种影像检查大降价、AI爆发式发展、医技部门在年薪制中的劣势地位以及影像科越来越糟糕的招聘氛围,近期医技检查各科室的日子有点不好过。
10月17日,江苏某医院一名医生反馈了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他表示:“放射科今年走了4个人,两个都是中流砥柱,还有两个基本技师。在放射科,高年资主治也就3000块钱的绩效+基本工资,一个月总共9000块钱,这可是江浙沪地区的高年资医生呀。检验科同样走了很多人,人更少。关键是人走了就走了,医院现在宁愿买一台仪器,也不愿意招一个新人,三班倒已经排不出人来了,很多高年资的医生都被迫参与值夜班。领导也没办法,感觉分分钟处于倒闭的边缘!”
江苏这名医生结合医院的现状,透露出担忧,并且给出了自己的论断。
他认为,放射科未来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不怎么需要人了,技师拍照,几个医生就够用了,还可以云诊断。检验科也一样,区域流水线,单位只保留简单的检验项目即可。放射和检验人员一定是萎缩的,太容易被替代了,随着检查检验收入的持续减少,会有更多忍受不了的医生辞职,不过这可能正合某些医院的心意,医生走了,医院也不会再过多招聘新人,未来影像科人员会处于一种“只出不进”的状态。
影像科确实处在一种流年不利的处境,随着全国范围内检查项目大降价,影像科医生收入在逐渐减少。
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国家医保局连续印发多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在全国范围内调整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核心要点就是降低以耗材为主的检查检验收费,各省市都已在跟进。
需要指出,放射科、检验科价格大幅下调,这是全国医院将要面对的定局,没有挣扎或回旋的余地。
例如在海南省,海南省医保局在《关于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共调低378项医疗服务价格,平均降幅31.34%,医学影像类15项,平均降幅18.25%;超声检查类13项,平均降幅20.73%;核医学类9项,平均降幅40.37%;检验类113项,平均降幅33.28%;血型与配血类1项,降幅25.58%。
在所有降价的检查检验项目中,只说CT这个曾经让影像科引以为傲的核心项目,在各省,陕西省三级医院PET/CT的价格按部位检查已由原来的4200元已降至2450元,降幅达41.67%;安徽省PET/CT价格由原来的一个部位5000元调整为2500元,降幅达50%;湖南省CT血管成像项目从每部位收费960元下调至550元,降幅达42.71%。
总之,在放射检查类、检验类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经落地或正在征求意见的各省市,价格降幅普遍达到了20%~40%。
检查费用大降价,但尚且没有回血的地方以达到之前的平衡,这令很多影像科的主任们寝食难安。某三级医院一名影像科主任就表示,此次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医院科室收入结构带来了显著影响,一些临床科室的项目价格有所上涨了,体现了医生的技术价值,涨幅在10%~20%之间,但影像、检验等科室下降幅度则在10%~30%,医院未来的整体收入将出现下滑,影像科将是最先感受到寒冷的科室。
检查费降低,影像科医生的收入也在下调,南京一名影像科副高就表示:“以前基本工资+奖金能拿到1万多,现在想要过万,真的比登天还难了,感觉咱们影像人没什么前途了。”
人工智能预判:未来十年影像科医生将会缩减1/3
AI的冲击真的那么大吗?
我们很好奇的是,为什么影像科的医生离职后,医院现在宁买一台仪器,也不愿意招一个新人呢?所谓的“只出不进”是不是意味着影像科的医生未来会越来越少呢?这是不是AI所带来的影响?
众所周知,2025年是AI大爆发的一年,医学影像行业正经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未来10年,影像放射医生将面临沉重挑战,但也迎来新的机遇。
现在,2025年都已经快过完了,我们很想知道影像科的未来在哪里,不妨就让人工智能来个大胆的预测。
当我们向Deepseek、Chatgpt等一系列国内外人工智能提问,抛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如今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速,各种软件可以自动分析医学影像图片并做出诊断,人工智能对于CT、MRI的判断更是非常轻松,请大胆预测医院影像科医生的未来?请务必结合国内外的现状,给出最科学最真实的预判。
结果是令人震惊的,人工智能判断认为,如果AI继续以当前速度发展,医学影像科医生将面临不可逆转的变革。首先就是技术性失业潮,这一阶段预测在2028-2035年,AI系统将取代80%以上的常规影像判读工作,CT/DR/MRI的初筛准确率可达99.2%(超越人类医生平均96.8%的准确率),影像科医生数量将缩减现有规模的1/3,新入职医生将直接面临AI竞争压力,影像诊断服务费断崖式下降,单个病例收费可能降至当前价格的15%。
另外,人工智能还认为,未来影像科医生的价值将会丧失,传统影像诊断能力价值归零,年轻医生不再需要5-10年的阅片经验积累,影像医生将成为“AI纠错员”,处理0.8%的疑难杂症误判案例,影像报告生成时间压缩至3分钟内,医生需在AI生成的100份报告中快速签字确认,成为“签字员”。
最后,人工智能还稍微嘲笑了一下:你认为未来这些“AI纠错员”和“签字员”还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吗?
说实话,笔者在跟这些人工智能探讨完这些问题后只觉得浑身颤抖,只觉得可怕,特别是最新迭代的Chatgpt新版本,它总让我觉得它已经具有了人的思维,跟我面对面交流的是一个科学家。
影像检查收入是医院最重要的现金流
以后如何弥补?
放射影像科的未来在哪里?
检查费大降、AI冲击、医技部门在年薪制中天生处于劣势,这一系列新变化真的让影像放射等检查检验科室猝不及防,怎么办?
10月18日,河南一名内科医生表示:“我们医院放射科在变相裁员。长期以来,医院的现金奶牛有三个:检验、超声、影像。对于这三大横向科室,基本上所有的临床科室都离不开,检查类贡献了大量的现金流,保持医院稳定存活,它们也是消耗医保资金的大头之一。但是随着全国检查大降价,这一局面要迎来根本性扭转,现金流突然就断了。为了减少开支,影像科那些可用可不用的技师、编外诊断医师,是这次首先要裁掉的,一句话,影像科养不起那么多人了。”
江苏一名医生则表示:“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医院损失了重要的收入来源,为了弥补收入,放射检查类与检验类服务项目的价格逐渐升高,从部分地区医院的收入结构中可以窥见检查化验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此前检查检验的收入是医院收入中的大头。现在,如何弥补医院的这部分损失?谁来弥补?”
成都一名医生则感慨:“从我最近半年的收入也能感知行业的变化,江浙沪的高年资影像医生一个月还能发个9000,我就只能拿6000了。检查降价是大势所趋,是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的,不能怪任何人,就算今年不降价,明年后年也会降价,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拍一次CT 就是不值那么多钱,各国都是这样,我们也只能跟着世界大势向前走,谁都无法阻挡。”
所以,还是得问一句:放射影像科的未来在哪里?
正如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金征宇所言,我们的医疗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已经从依赖患者症状和医生经验的诊断,发展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医疗。放射学科也必须与时俱进,实现更加精准的影像分析和诊断。借助智能化的诊断系统,根据大数据分析和预后预测,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是的,未来,放射学的发展一定是融合了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多模态影像等多个元素的协同发展的学科,跟不上时代,只会被残忍抛弃,如今通过一些医院的现状,已经初见端倪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