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科大披露校内竞聘上岗结果!

据海南医科大学消息,近日,该校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掀起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管理变革——举办管理机构和医疗服务部门正职岗位公开竞聘活动。

图片

图源:海南医科大学

科室砍掉15个、32名干部调离领导岗位

这家医院掀起“改革风暴”

据悉,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此次竞聘打破常规,以“全员卧倒、竞争上岗”为原则,打破编制、资历、条件等传统限制,突出“能力本位”,全员均可参与竞聘,真正践行“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上,谁先成才谁先上”的用人理念。

图片

经过本轮改革后:

▶ 机构改革中,医院将原有的36个职能和业务科室大幅精简至21个;


▶ 干部竞聘中,113名干部参与,共有12名干部成功入选(其中3名副处级干部晋升,9名专业技术人员及科级干部得到提升),此外,还继续使用了2名现有干部,并聘用了5名制聘干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改革还建立了“能上能下”的动态用人机制。最终,共有32名干部离开原有领导岗位,其中包括19名正职干部和13名副职干部。离岗的具体情况为:8名未竞岗成功的干部转岗至专业技术岗位,8名因年龄原因选择退出,10名因机构合并或调整离职,3名主动提出申请转岗,另有3名干部被免去职务。


改革后,管理服务机构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49岁降至44岁,新提拔的14名干部中,85后10名,其中1名90后脱颖而出,实现年轻化跨越;硕士以上学历从76%增至87%,其中博士学历比例相比竞岗前提高3.8个百分点,干部队伍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图片

今年3月起,海南医科大学开启管理服务机构改革及中层岗位校内公开竞聘工作,并公布17个中层正职、29个中层副职岗位,鼓励有能力的干部积极参与。


海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彩虹指出,今天的“全体卧倒”是为了明天的“更好起跑”。未来,海医将以此次改革为契机,建立“干部成长档案”,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6月起,学校还将改革从管理服务机构试点扩展到二级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干部队伍全面开展优化重组和干部竞聘,从而实现海南医科大学干部队伍素养的整体全面提升。


图片

《新京报》此前评论文章认为,“谁有本事谁来”“能者上、庸者下”,这本是应该坚持的一种理想的选人用人原则。但现实中,由于各方面原因,一些“叠床架屋”的条件设置,看似面面俱到,但往往架空了这一“第一性原则”,反倒使得一些真正有“本事”和“能力”的人被边缘化,甚至形成“逆淘汰”。比如,常见的或明或暗的“论资排辈”倾向,或是“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导向,都容易背离“谁有本事谁来”的理想状况。而像海南医科大学这样,主动破除一些不合理的限制,以公开、开放和让评委现场打分的方式来推行竞聘上岗,是真正回归“能力本位”的一种积极探索,也是一种值得推崇的选人用人新风气。


该文表示,公开竞聘上岗的最终成效如何,还需要在实践中来检验。这次校方也指出,竞聘中干部所提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要成为向师生的“公开承诺”,要形成“说了就要干好,干不好就问责”的约束机制,不能竞聘上了就说话不算数了。这一点同样很关键。但类似主动跳出传统选人用人框架的改革创新尝试,应该为社会所乐见。这类“大胆”创新,完全可以更多一些。

来源 / 海南医科大学、新京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
内容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