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以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龙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挂牌社区医院)院长胡卫兵可谓“忙并快乐着”。该医院先后接待上海市杨浦区政协、卫健委,山东省威海市政协,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卫健医保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卫健局等数十家单位的实地考察,并得到了高度评价。滁州市相关部门在与外来的朋友交流中也表示受益匪浅。

 

图片


知名度上升与其作为全省基层代表单位,在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大会上做经验交流这事密不可分。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其本身做得出色很有必要,但把本身的成绩在全国同仁面前“亮相”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胡卫兵说,今年龙蟠社区医院在科室发展方面又有了新突破。他们投入运行了数字化中医馆,截至今年5月底,其中医药业务收入达260余万元,服务量约2万人次。三个月时间过去,这份成绩单自然更加辉煌。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

 

4000多平方米难掩“朝气”

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龙蟠社区医院是在2011年7月成立,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现为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成员单位。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承担着辖区内15万余常住及流动人口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卫生健康服务。现有职工14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5人。


图片


近年来,该医院先后荣获了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先进单位、安徽省社区医院、安徽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安徽建设(卫健领域)先进集体、安徽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单位、安徽省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安徽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安徽省“敬老文明号”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荣誉是建立在成绩的基础之上。胡卫兵表示,中医科是目前医院最大的业务科室,中医馆拥有22名专技人员,科室开展六类35余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相关工作获全省基层中医药医疗质量评估专家高度认可。在当地,龙蟠医院已经成为老百姓在基层看中医的“首选”。不仅如此,由于其数字化中医馆的开展,中医不再是中老年群体的专利,这里不断吸引着年轻人到此体验,营造了良好的中医氛围。

 

特色科室建设:

精准定位,打造服务新标杆

 

走进龙蟠医院可以看到,这里由于周边三级医院比较多,于是其建立之初就放弃了病房建设,全力打造优质门诊。2018年以来,龙蟠社区医院严格对照滁州市、区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要求,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在妇幼健康工作方面,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赴浙江、武汉等地进修,学习儿童成长发育、眼保健、口腔保健等先进技术,将妇幼保健服务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深度融合,增设小儿推拿、小儿贴敷、盆底康复等特色项目。目前,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服务项目数量位居滁州地区前列,妇幼保健年服务量达3万余人次,相关工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预防接种工作方面,高质量完成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被评为滁州市预防接种培训基地,日均接种量达260针次,现为全市接种量最大的门诊之一。同时,率先开设犬伤规范化处置门诊,提供24小时“一站式”服务,服务范围覆盖滁州市区及周边县区,2025年以来,已为2334名犬伤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完成狂犬疫苗接种8724针次。

 

中医药发展:

传承创新,激发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龙蟠医院积极按照上级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方针要求,把中医药发展摆在工作的中心位置,相关工作获全省基层中医药医疗质量评估专家高度认可。


图片


胡卫兵统计,本年度截至五月底,其中医药业务收入达260余万元,服务量约2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其借助长三角一体化“东风”,先后组织人员赴江苏省南京、南通、苏州,浙江省杭州、金华、台州、义乌、东阳,湖北省武汉、宜昌,四川省成都,福建省三明、泉州,广西来宾市金秀县等地考察学习,引入先进中医药服务理念与项目,创新性的提出了“人人享有中医保健”的服务口号。同时,该医院还不断加强与高校合作,引进“热敏灸”“督脉熏蒸”等研究实验课题并应用于临床。

 

数字化中医:

勇于探索,开拓发展新路径

 

2023年至2024年,在滁州市卫健委、南谯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帮扶下,龙蟠医院的改扩建工程和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分别被纳入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相关部门先后拨付资金1000万元,按照二级社区医院标准实施改扩建工程,为医院持续探索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片


自2024年起,龙蟠医院进一步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医疗机构合作共建机制,先后与浙江省金华市妇幼保健院、东阳市妇幼保健院、玉环市中医院、浦江县妇幼保健院、江苏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签订同质化发展协议,吸取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全力打造“环境”“服务”双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新模式,建设完成了全省首家基层数字化中医馆,配置红外热像检查仪(中医CT)、经络穴位检测仪(中医B超)等先进中医设备,实现中医馆面积翻倍,建立数字化中医药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同时,医院将数字化物联模块与临床诊疗HIS系统相融合,将中医药全面融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中西医协同服务,推动中医药服务从传统模式逐渐向数字化、数智化方向转型。在此基础上,其紧扣“体重管理年”行动“脉搏”,充分发挥自身“数字化”中医药特色服务效应,构建“中医精准辨证+中医适宜技术特色疗法组合+家庭医生全程健康管理+基本公卫生活方式指导”四维一体的中医减重体系,趟出一条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发展的新路径。相关工作得到了医疗资源保障部门的关注与认可。

 图片


胡卫兵说,尽管医院在特色科室建设与中医药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其一,需要卫健部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倾斜,为医院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政策环境。如,在中医药发展项目方面适当给予帮扶,助力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

 

其二是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医院需要帮扶协调上级中医药医疗机构与龙蟠医院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医疗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共享,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如帮扶龙蟠推进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的建设工作,搭建区域中医药医疗资源共享平台。

 

三是支持人才培养与引进。帮扶医院推进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多的官方培训和与先进医疗机构交流学习的机会,培养人才团队,提升服务水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