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将介绍第十一批国采相关工作,并进行互动答疑。


01

第十一批国采

新进展来了

9月11日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发布通知,明确上海市药事所将于9月25日举办 “政府开放日” 活动,议程包括介绍第十一批国家集采相关工作并开展互动答疑。



这是第十一批集采的又一动向


此前8月4日,官方发布通知,组织医疗机构报送该批次国采集采品种的需求量,并明确8月27日17:00前,各省完成需求量审核并将相关文件报送联合采购办公室。而后各地方陆续作出响应。


第十一批国采拟纳入55个大品种,根据江苏华招网统计,按上市许可持有人统计,55个品种竞争企业≥7家,呈全面白热化。截至9月9日,单品最多竞争企业达52家,超过20家以上的品种达14个,这意味着多数品种将面临“僧多粥少”的入围角逐,企业报价策略与综合实力的比拼更为关键。


从品种类型看,第十一批集采涉及抗感染、呼吸、心血管等多个临床重要治疗领域,其中注射剂、吸入剂等剂型占比突出。凭借其临床使用量大、疗效确切的特点,注射剂长期以来都是药企布局的重点,也是集采的关键品类;吸入剂等剂型近些年来企业申报积极性持续提升,竞争热度攀升。


赛柏蓝梳理发现,在55个拟采品种中,头孢唑肟注射剂、去氧肾上腺素注射剂、福莫特罗吸入剂、地氯雷他定口服液体剂等临床用量大、市场规模高的重磅品种,成为药企角逐的焦点。


作为临床常用药,头孢类产品是集采的常客。米内网数据显示,从2018年的“4+7”城市试点开始到第十批国采(不含第六批胰岛素专项),已经累计有28个头孢类产品中标,涉及19个品种。头孢唑肟注射剂2024年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42亿元。


根据活动安排,9月18日至19日为企业报名期,有意向参与的企业可通过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www.smpaa.cn),点击 “企业业务登录” 进入招采子系统,通过 “公众服务”→“政府开放日报名” 模块填写信息并提交。9月22日,系统将从报名企业中随机抽取25家参与现场活动,入选企业将以系统通知及电话通知为准。


此外,本次 “政府开放日” 除现场互动答疑外,还将同步开设线上会议。未抽中现场参与的企业,其腾讯会议号将于9月24日前通过系统推送至企业账号。


02

规则持续优化

反内卷与防躺平并重

日前,业内流出《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主要规则(二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二次征求意见稿》,相较于7月份的首次征求意见稿,多个规则发生变化。


尤其在竞价和中选规则上,《二次征求意见稿》未采纳关于放宽最高有效申报的建议,依然以“非集采挂网加权平均价的5折”和“省级集采最高中选价”取低值,同时将参照多个来源的价格形成最高有效申价。


这一规则的设定对不同价格区间的企业影响各有差异,尤其对于产品价格较高的企业影响更加显著,想要中选,整体降幅将很可观。


此外,《二次征求意见稿》拟继续沿用第十批集采做法,保持入围率总体稳定,即“6进3”“7进4”等,入围企业最多不超过10家。


这一规定意味着,对于过评企业数已超30家甚至达到50家以上的品种,竞争将异常激烈。目前,第十一批国采拟采购品种中,超40%的竞争企业已达到15家以上,随着过评企业的增多竞争激烈程度可能加剧。


为防范过度内卷,避免个别异常低价“熔断”其他正常报价,原征求意见稿中将“入围均价向下浮动1个标准差”与“最低价”中取高值作为“锚点价”。《二次征求意见稿》经进一步分析测算,拟将“锚点价”修改为“入围均价的50%”与“最低报价”中取高值。


上述规则旨在避免个别异常低价影响正常报价,维护市场合理竞争秩序。集采反内卷已被国家医保局多次提及,8月5日,国家医保局再次提示,第十一批国采投标企业科学核算成本、理性报价。


《二次征求意见稿》明确“低价声明”制度的具体要求,即低于“锚点价”的企业应对报价合理性作出声明,解释具体成本构成,包括制造成本、期间费用、销售利润等。


但在当前竞争格局下,企业平衡成本与竞争进行报价并非易事,这要求在满足集采降价要求的同时保障足够利润支撑生产与供应链建设,对于对原料依赖度高、生产工艺复杂的品种,成本核算与报价尺度的把握难度进一步增加。


同时,为了防止企业合谋躺平中选,《二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出现“1进1”“2进2”等额入围情况时,企业报价降幅(相比最高有效申报价)应达到本次集采其他品种平均降幅的50%,才能获得中选资格。


上述规则通过设置 “降幅底线”,倒逼等额入围企业实质性降价,避免部分企业因竞争不足而集体维持微小降幅,对防范围标行为也能起到一定约束作用。此外,在采购执行上,《二次征求意见稿》指出,流标品种后续将纳入价格风险处置范围——流标不等于免除集采效应的影响。


第十一批集采的规则仍然未定,究竟最终将出现怎样的竞标局面?业内可谓喜忧参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