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病源减少、医保控费、监管收紧成为常态,不少民营医院管理者开始意识到:曾经依赖的政策红利与市场流量正在消失。


一家县级公立医院副院长曾坦言,现在发工资都得靠院长贷款。当“锅里快没食了”,民营医院如何与“亲儿子”般的公立医院竞争?


答案或许不在盲目扩张科室,也不在陷入价格战,而在一个看似传统却常被忽视的方向——会员制。


那些能够稳健经营、甚至逆势增长的机构,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把患者变成会员,把交易变成关系



一、表面是数字差距,实际是生存与死亡的分界线


两家民营医院,一家会员仅1000人,另一家超过1万人。表面只差一个零,实质却是天壤之别。


会员制不是简单登记联系方式,而是构建医院可持续运营的“护城河”。


在医疗消费降级的背景下,患者的选择更谨慎,也更依赖信任关系。没有稳定的患者池,民营医院随时可能被挤出市场。



二、收入构的差异:靠流量吃饭,还是靠信任沉淀?


1、1000会员的医院


看似有一定患者基础,但假设年均就诊3次,客单价300元,年收入仅约90万元——在人力、设备、合规成本高企的今天,这很可能处于盈亏边缘。


2、10000会员的医院


即便只有30%活跃会员,年复诊3次,客单价300元,年收入也能达到270万元。更重要的是,这群人有信任基础,更容易接受增值服务或专病管理项目。


后者不仅活得下去,还有余力投入学科建设或服务升级。



三、活动响应与品牌影响的差距:无声无息,还是一呼百应?


会员基数决定了医院活动的触达效率


某两家医院同期开展“糖尿病管理讲座”:

  • 会员少的医院,群发通知后只来了十几人,现场冷清;

  • 会员多的医院,同一场活动,预约爆满,甚至需要加场。


这不是活动策划的差距,而是会员规模杠杆效应的体现。当医院有足够多的信任患者,哪怕简单的健康科普也能形成传播势能。



四、患者黏性:是“偶尔来看病”,还是“认准这里”


医疗服务的本质是信任。


会员基数小的医院,患者关系脆弱,一次不满意就可能永久流失。


而会员体系成熟的医院,即使周边有新开机构或公立医院降价,患者仍会选择留下:“我的健康档案在这里,医生了解我的情况。”


这种黏性不仅来自积分或优惠,更来自长期服务中建立的信任。尤其在慢性病管理、康复、妇儿、口腔等领域,会员制更容易形成差异化优势



五、议价能力与资源整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民营医院常面临采购成本高、厂商支持不足的困境。但当你手握上万会员,尤其是某类疾病的高黏性患者群时,局面会发生转变:


  • 药企、设备供应商更愿意提供优惠价格或培训支持;

  • 专家合作、远程会诊等资源也更易落地;

  • 甚至能依据患者需求反向定制服务套餐。


会员规模成为谈判的底气,帮助医院在供应链与合作中占据主动。



六、会员制能否成为民营医院的“救命稻草”?有案例为证


国内已有多家民营机构通过会员制实现突围:


  • 山东某骨科医院
    针对术后患者推出“康复会员计划”,提供定期随访、运动指导、用药提醒等服务,年续费率超过70%,衍生收入占总收入30%以上。

  • 江浙某妇儿医院
    将会员分级为孕产、儿童保健、女性健康三类,设计不同权益包,不仅提升了复诊率,还带动了产后康复、营养咨询等自费项目。

  • 华南一家口腔连锁
    通过“家庭会员卡”模式,锁定全年龄段口腔需求,客户终身价值提升3倍以上。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是: 

  • 服务产品化:将模糊的“服务”转化为清晰的“权益包”; 

  • 关系长期化:从单次治疗转向全年、甚至多年的健康管理; 

  • 需求分层化:不同会员类型匹配不同服务深度和频率。



七、 如何从0到1?五个关键动作


1、将会员发展作为全院战略,而非市场部任务


从首诊开始就要
建立会员意识。医生、护士、客服均需参与,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被邀请进入会员体系。


会员制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事,而是从院长到医生、护士、客服的共同责任


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每一个接触点都成为会员关系的入口。


2、从“病种”切入,而非从“人群”泛泛做起

不建议一开始就做“全科会员”,而应从你最有优势的专科或专病切入。比如:

  • 妇儿医院可从孕产会员入手;

  • 骨科医院可从术后康复会员入手;

  • 眼科、口腔、慢病管理等领域天然适合会员制。


3、设计具有医疗属性的会员权益

会员权益不能只是“打折”“送礼品”,而应真正围绕健康价值设计:

  • 优先权益:预约优先、专家绿色通道; 

  • 服务权益:定期随访、健康评估、用药指导; 

  • 家庭权益:家庭档案管理、子女健康咨询; 

  • 应急权益:24小时医生咨询、急诊协调。


4、用数字化工具实现“人”与“系统”的高效协同


好的会员体系离不开系统支持:

  •  企业微信:用于医患沟通和社群运营; 

  •  CRM系统:记录患者画像、服务历史和服务偏好; 

  •  健康管理平台:实现随访计划、用药提醒、报告解读等标准化服务。 


但切记: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核心是“人提供的服务”。


5、服务才是根本,而非营销噱头

会员制的本质是服务升级。是否提供定期随访?是否真正关心患者康复?能否及时响应问题?这些才是留存的关键



八、为什么会员制在今天变得如此重要?


因为它同时解决了民营医院的三个致命问题


  •  收入不稳定 → 通过会员费和服务包预付费,形成稳定现金流;

  •  患者流失率高 → 通过长期服务绑定关系,提高留存率和复购率; 

 竞争同质化 → 通过服务深度构建差异化,摆脱价格战。


会员制的本质,是民营医院从“医疗提供商”向“健康伙伴”的身份转变。它不是短期促销,而是长期主义的选择。


那些愿意投入时间、资源和耐心去经营患者关系的机构,正在悄悄构筑一道坚实的护城河。


这道护城河不靠政策、不靠资本,而靠的是:每一天的用心服务,每一次的专业回应,每一年的信任积累。


当寒冬来临,谁有持续的“燃料”,谁就能活到最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