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两年,医院已开展远程会诊339次,基层医师培训覆盖率达到了97%。
威宁自治县妇幼保健院大楼
8月18日,中国医师节前一天,在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门诊楼,老年病科主治医师陈昆正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几分钟便完成一位病人的开方;放射科128排螺旋CT机高速运转,不到3分钟便出具检查结果;急诊室里,县域急危重症救治一体化指挥中心正有条不紊地调度……这些鲜活场景,正是威宁近年来医疗软硬件全面升级的缩影。如今,威宁正以“家门口的好医疗”,为全县162万人民群众筑牢坚实健康屏障。
硬件焕新:
从“辗转求医”到“家门口就能看病”
“在几年前,我这病得往毕节、贵阳跑,现在在县人民医院就能治,省了很多麻烦!”在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病房,62岁患者林仕龙由衷感慨,道出了威宁自治县医疗硬件实施快速升级带来的便利。
自2024年起,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累计投入2080余万元更新关键医疗设备。放射科技师朱茂鑫指着128排螺旋CT机介绍:“老CT机做胸部检查要10多分钟,现在2分多钟就能完成,分辨率更高了,微小病灶也能及时发现。”数据显示,新设备投用后,医院影像科日均检查量从400人次增至600人次,普通检查报告出具时间缩短至4小时内。
近年来,威宁新建自治县人民医院、威宁自治县妇幼保健院院区,新建威宁自治县第三人民医院,完成威宁自治县中医医院改扩建并整体搬迁。其中,第三人民医院建成投用,填补了全县无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空白。同时,为推动资源下沉,威宁新建、改扩建16个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黑石头镇、龙场镇、迤那镇3个县域医疗次中心,雪山镇、羊街镇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正稳步推进;4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争取支持建成540所标准化幸福乡村卫生室,配备村医1372名,平均每村2名以上。从县城到乡村,硬件升级让群众实现了从“辗转求医”到“家门口就能看病”的重大转变。
人才强基:
培育骨干医师撑起技术健康防线
“杨院长,又来查房啦!”8月18日上午,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里,患者的问候透着亲切。自2023年11月担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以来,杨震始终将人才、技术、服务作为核心,牵头破解“技术弱、缺人才”的难题。
“以前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低,复杂病例只能建议转院。”杨震回忆,为改变这一现状,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统筹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邀请贵州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区中心医院等省内外专家来院坐诊带教,另一方面选送骨干医师外出深造。2024年以来,全院已选派54名医师赴省内外三甲医院进修,引进冠脉内接触溶栓、卵圆孔未闭合介入治疗等184项新技术、新业务。
老年病科主治医师陈昆是“人才培养计划”的直接受益者,他2024年赴安徽医科大学进修全科专业回院后,负责老年病科糖尿病专科门诊。“以前县里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懂规范管理,有的出现并发症才就医。”陈昆说,如今专科门诊每月接诊800余人次、住院治疗180余人次,还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截至目前,自治县人民医院已培育像陈昆这样的专科骨干173名,开设专科门诊25个,能独立开展妇科腹腔镜、心脑血管介入等中高难度手术716项。
此外,在杨震的推动下,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还建立了“医联体协作机制”,与省内外多家三甲医院搭建远程医疗平台。“上个月有一位疑似肺癌患者,通过远程会诊,广州专家当天就给出诊断意见,避免患者来回奔波。”杨震介绍,不到两年,医院已开展远程会诊339次、远程教学查房24场,基层医师培训覆盖率达97%。
基层织网:
构建三级网络实现“小病不出村镇”
在威宁自治县中医医院黑石医院,院长浦朝荣告诉笔者:“现在医院不仅新增了手术室、B超室、检验室,还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前要送到县里检测的肝功能、血糖等项目,现在当天就能出结果。”
在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龙场医院,不仅配备了DR、CT等设备,还设立了中医馆,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深受群众欢迎。“现在感冒发烧、腰腿疼痛,在医院就能看好,不用再往县城跑了。”正在中医馆做理疗的村民尹兴妹说。
这些变化,源于威宁对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持续构建。近年来,威宁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抓手,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优化医疗服务质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目前,全县已完成19个乡镇卫生院设备更新,在招商局集团帮扶下建成10个智慧乡村卫生室,为29个乡村卫生室配置AED除颤仪(其中8个加配B超);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建成标准化中医馆,100%的村卫生室能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数据显示,如今威宁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住院人次占比超80%,“小病在村、常见病在乡镇、大病在县”的医疗卫生格局已形成。
医疗事业发展的核心是让人民群众受益。威宁自治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沈曼表示:“下一步,威宁将持续加大投入,从县域医共体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县级医院与乡镇次中心提质、医疗设备迭代升级三方面发力,补齐服务短板,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