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省市医疗机构的下沉和扩张,当区医院都在感慨日子难过时,一家区医院却狂揽22项国自然。 2025年国自然项目评审结果出炉,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立项率达21.6%,获资助经费达1102万。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的发展定位是高质量建设“省市级医疗高地”“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3年从0到22 2022年,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获得国自然2项,实现零突破。2023年,医院获得国自然4项。3年时间,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实现了从0到22的巨变。 22项国自然是什么水平?部分省级医院可能都没这么多。 “地表科研最强区医院”如何炼成?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建于1946年,是区内规模最大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拥有全国首个医学人文主题公园。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在科研领域的崛起离不开高校平台、高端人才引进等多方要素形成合力。 医院发文表示,这是长期坚持“科技兴院”、强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的丰硕成果,在科研工作方面持续“加码”。一方面加强招贤纳才,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引进南方医院宾建平、廖禹林教授心脏医学中心团队,廖旺军教授肿瘤医学中心团队等高层次人才57名。另一方面持续推动“医教研”深度融合。 公开资料显示,廖旺军、廖禹林入选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2021年1月,南海区人民政府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办医协议,医院正式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挂牌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华南理工大学第六临床学院。 无独有偶,佛山的另一家区医院同样在国自然上表现亮眼。 今年,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共获批立项9项。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院长关紫云曾在《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专访时表示,作为“临广”的区属医院,从如何“活下去”到如何“活得好、活得精彩”,这是我们压力的转变。 目前,佛山全市13家三甲医院(其中12家公立,1家民营),数量领跑全省地级市。近五年间,全市三甲医院床位总量增长超40%。 面对区域医疗格局的激烈竞争,区级医疗机构如何生存、发展?也许科研是唯一的出路。 今年上半年,医学界主办的“从洼地到高地,共创县域医院科研新生态、发展新常态”为主题的2025县域研究型医院发展论坛暨区县医院科研发展大会上,诸多龙头区县医院负责人形成共识:医院要突破,关键在科研,医教研协同,科研应该是首当其冲,担负引领的杠杆作用,通过打造科研平台才能留住引优秀人才。医院发展需要有诊疗优势的专科,专科发展离不开学科突围,必须要回归科研提升。 当医疗步入“存量竞争”时代,科研已成为区县医院的“必答题”,一批走在前列的区县医院,正通过体系化建设与路径创新,交出属于它们的阶段性答卷。图片来源:南海人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