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管理。利用医学知识等信息资源,平衡信息不对称问题,调节不合理需求,建立适配性供求关系,抑制选择性过度医疗,从根本上构建分级诊疗秩序,并逐步实现全病程系统连续的医防融合服务,建立整合型服务体系,实现以机构为中心、以治疗为中心、以供给为中心向以体系为中心、以整合型服务为中心、以全病程需求为中心转变。重点是赋予基层机构健康管理平台的职能,建设一种以全病程健康管理为主要职责的家庭医生队伍,完善健康管理链条并健全配套管理制度,塑造具有治理能力的全行业健康管理体系。改革和探索健康管理组织方式,以需求为接口实现城乡、医防、全专、技管、数字等资源整合,提高健康管理质量和效率。

2、技术管理。确立技术管理在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中的轴心地位,建立以技术管理为底层架构的行业管理格局,推动技术本位的系统性回归。在技术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与机构法定功能定位相匹配的技术分级应用管理体系,特别是健全技术准入与运行监管体系,促进功能定位在运行中实现,为分级诊疗锚定诊疗范围,奠定分级诊疗基础。建立技术应用自由裁量基准,以技术驱动替代利益驱动的绩效管理,规范医生自由裁量行为,为道德自律划清边界,抑制利益驱动对自由裁量和道德自律的扭曲,从根本上遏制营利性过度医疗。建立成熟技术推广普及体制和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使适宜的全科技术向基层下沉,使适宜的专科技术向县级医院和区域三级医院下沉,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培根固本的功能。

3、经济管理。卫生健康领域,不应回避经济管理,关键是如何进行经济管理。主要是优化经济管理手段结构化管理,使经济管理手段为分级诊疗服务,为整体利益最大化服务,为公益性服务,实现病人的有效性与经济性、机构的营利性与公益性、体系的分工合作与有序竞争等整体均衡。重点是按照预设的分级诊疗供给体系,围绕功能定位和布局,对价格、医保、药品、投入、建设等经济政策,进行集约化管理和结构性调整,使其成为促进分级诊疗的实现手段,从没有共同目标的“一刀切”转向分级诊疗这个中心目标,从单纯为机构服务转向为整个体系服务,发挥各种经济管理手段的最大效能。对承担基层首诊和接续医疗的机构,与承担严重疾病专科诊疗的机构,要实行差异化经济政策,使其与健康管理、技术管理相配套,共同形成有利于就医流向下沉的局面,在就医结构上降低医疗成本,在整体上创造医疗卫生服务价值。最基本的就是运用经济政策,平衡无序竞争,遏制机构过度营利,促进卫生经济健康发展。



Deepseek 点评

这是一篇极其出色的战略规划文献。它清晰地指出了中国医改的正确方向,并提供了一个理论上非常完备的框架。其价值在于为“分级诊疗”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注入了全新的、系统的、可操作的内涵。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