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管理思维跳出围墙,服务边界便能无限延伸
“这家医院卖月饼,卖了‘2个亿’?”
这个充满冲击力的疑问,连同“打败月饼厂的竟是医院”“市民排队比抢专家号还难”等话题,让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月饼一次次火出圈,也成为管理者们津津乐道的现象。
尽管院方对此营收数字予以澄清,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贵州省人民医院职工食堂制作的月饼,确实在本地大型超市的销售榜上力压专业品牌,登顶榜首。
甚至,医院为此早在2018年就专门成立了食品公司,以应对巨大的市场需求。
这款采用油纸包装、宣威火腿馅的月饼,甚至引发了网友“请给贵州省人民医院增设‘月饼科’”的呼吁。”
我们不妨暂且放下对“2个亿”这个具体数字的纠结,去探究一个更本质的问题:
为什么一家医院的月饼,能成为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其背后又蕴含着哪些医院管理者值得关注的价值启示?
从职工食堂的内部福利,到年销售额传闻数亿的市场爆款,省医月饼的走红路径,揭示了一条被许多医院忽视的发展之道:
将沉淀已久的医疗公信力,通过市场化运作,转化为可触达的品牌影响力与可持续的服务附加值。
这远不止于增收的尝试,更是一次关于医院资源盘活、服务边界重构与现代化管理的创新实践。
医院月饼成功的根本,在于完成了一次完美的 “信任迁移”。公众对医疗机构“严谨、专业、安全”的认知,从诊疗领域无缝对接到食品消费领域。
在信息不对称、信任成本高企的消费时代,“医院出品”成为了最强大的品质背书。
武汉商学院熊文杰教授点出的“医食同源”,恰恰命中了这一核心——公众相信,一家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机构,绝不会在入口的食品上偷工减料。
给医院管理者的核心启示:
是时候系统性地盘点并运营您的“信任资产”了。每家医院,尤其是在某一学科领域深耕多年的机构,都在公众心智中占据了独特的位置。
顶尖骨科医院,其信任资产是“坚固”与“支撑”,能否衍生出相关的康复辅具或营养产品?
知名眼科医院,其信任资产是“明亮”与“清晰”,能否开发有助于眼健康的消费产品?
王牌中医医院,其信任资产是“调理”与“平衡”,这正是浙江省中医院“五行药膳月饼”成功的底层逻辑。
行动路径:成立一个“品牌价值延伸”评估小组。
由院办牵头,联合市场、营养科、临床专家,进行一次全面的内部诊断。
回答三个问题:我院在哪一领域的专业信誉最高?这一信誉能自然延伸到哪些健康相关产品?我们的患者和公众对此最大的需求是什么?
风险规避: 信任资产是易碎品。任何延伸产品必须与医疗品质同标,甚至要求更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反噬的将是医院的核心声誉。
省医月饼二十三年如一日,坚持选用云南宣威火腿,搭配蜂蜜,采用油纸包装。这背后是一种“极致单品”的战略定力。
他们没有追求月饼口味的多样化,而是将单一品类做到区域第一,形成了强大的口碑护城河。
这与许多医院“大而全”却“平庸化”的延伸服务形成鲜明对比。
医院的营养科室、康复中心、院内超市,提供的服务是否只是“有就行”,而非“必须好”?
手工制作苏式月饼/浙江省人民医院
给医院管理者的核心启示:
医院的任何一项服务,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让患者和公众印象深刻,甚至愿意为之传播。
寻找“月饼级”产品:在您医院的众多服务中,哪个具备爆款潜力?评估标准应包括:与主业关联度、市场需求广度、运营复杂度和口碑传播潜力。
建立“产品经理”制度:为每一个有潜力的服务项目配备一个跨部门的“产品经理”团队,负责从用户体验、品质控制到市场反馈的全流程优化。省医月饼的成功,离不开这样一个无形的“产品经理”在坚守标准。
案例分析:华西医院的“华西牌”辅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基于其在儿科营养领域的专业权威,推出的“华西牌”婴幼儿营养辅食,一经面世便成爆款。这同样是“极致产品”思维的胜利——将临床营养研究成果,转化为公众信得过的消费产品。
2018年,贵州省人民医院成立了贵州盛意食品有限公司,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它标志着月饼业务从食堂的“副业”,蜕变为一项有独立建制、按市场规律运营的正规业务。这一步解决了医院发展非医疗业务的几个核心痛点:
风险隔离:独立的法人实体,有效防止了商业运营中的潜在风险波及医疗主业。
管理专业化:引入了食品行业的标准运营流程,摆脱了食堂管理的传统模式。
激励灵活性:在公司框架下,可以设计更灵活的激励和分配机制,激发团队活力。
给医院管理者的核心启示:
优秀的创意需要合适的组织载体来承接。用医院的行政体系去运营市场竞争性业务,往往会水土不服。
设计灵活的组织模式:根据业务成熟度,可考虑多种形式:
项目制(初期):适用于探索性业务,院内立项,指定负责人。
子公司制(成熟期):适用于已验证成功的业务,独立运营,自负盈亏。
合作平台制(资源互补型):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医院品牌赋能,专业团队运营。
明确权责与分配机制:核心是厘清医院(品牌方、资源方)与运营团队(执行方)之间的关系,建立清晰的利益分配模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风险预警: 必须设立“红线”。明确医院的品牌使用规范,确保所有业务活动符合医疗机构的公益属性,绝不能本末倒置,影响核心的医疗服务。
医院月饼的现象,其价值远超一款食品的成功。它是一次关于医院资源盘活、品牌现代化管理以及服务理念创新的综合实验。
它向每一位医院管理者提问:
我们是否只把自己看作“治病救人”的机构,还是一个可以全方位守护公众健康的平台?
我们的服务,是结束于出院小结,还是可以以一种更温暖、更日常的方式,融入患者和公众的生活?
这不仅是增加收入的渠道,更是构建医院与患者、社会新型连接的方式。一家能够做出受欢迎月饼的医院,也在向公众传递一个信息:我们理解健康不仅是疾病的治愈,更是生活品质的提升。
医院管理的真正艺术,或许正体现在这种既能坚守专业主义底线,又能拥抱大众需求的平衡之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