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卫生健康委推动沛县人民医院、沛县疾控中心与25家乡镇卫生院深度联动,依托省对县组团式医疗帮促机制,重点围绕肺部疾病、消化道疾病,开展肺结节、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疾病的筛查与防治工作,探索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县域医防融合新格局。
沛县人民医院全景
多方协同补齐能力短板
“以前做个肺部检查要跑几十公里,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太方便了。”家住沛县胡寨镇的张大爷道出了县域医防融合带来的变化。
2024年6月,沛县人民医院成立“医防融合诊疗中心”,整合呼吸、消化、影像等科室,统一制定筛查路径、转诊标准和康复方案。2024年底以来,已累计开展肺部CT检查结果解读、胃肠镜操作、慢性病管理等专项培训12期,覆盖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156人,确保基层具备初筛和健康管理能力。
沛县疾控中心负责疾病风险评估和数据库建设,依托肿瘤登记系统、慢性病管理数据库,分析近5年住院数据,锁定高危人群。截至2024年底,已精准锁定60岁以上长期吸烟、有肿瘤家族史等肺部疾病高危人群1.8万人,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病等消化道疾病高危人群9000人,为精准筛查提供数据支撑。
全县25家乡镇卫生院均设立“医防融合服务站”,承担初筛宣传、随访管理和康复服务,由家庭医生团队负责高危人群摸排、信息登记和初筛引导。例如,胡寨镇卫生院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村医入户”模式,3天内完成辖区800余名高危人群信息采集;河口镇卫生院依托县人民医院派驻的消化科专家,建立“幽门螺杆菌初筛门诊”,实现“初筛在乡镇、精查在县级”的分级服务。
依托省对县组团式医疗帮促机制,沛县重点补齐两大能力短板。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省级专家下沉坐诊、带教,开展常见病、慢性病规范化诊疗及急救等方面的培训,补齐基层医疗技术短板;另一方面,联合省级疾控专家,建立“县—乡—村”三级疾病监测网络,完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评估模型,补齐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短板。
聚焦重点打造防治闭环
前不久,胡寨镇一位58岁的患者筛查结果显示疑似肺癌,患者第一时间被转诊至上级三甲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由县人民医院康复团队进行随访。
在省对县组团式医疗帮促机制框架下,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围绕肺部疾病、消化道疾病,构建“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模式,推动医防融合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升级。
针对肺部疾病,沛县打造“流动医疗+绿色通道”服务。2025年3月,沛县卫生健康委争取省专项资金50万元,协调省疾控中心提供移动CT车支持,由县人民医院和县疾控中心派出人员组建流动医疗队,在6个乡镇开展集中筛查。移动CT车配备智能影像诊断系统,可在2小时内出具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报告,省级专家复核,单日最高完成筛查200人次,效率较传统流程提升3倍。筛查出的阳性患者由县人民医院进行全程管理。
在消化道疾病管理方面,沛县构建“分层筛查、分类干预、全程管理”模式。乡镇卫生院开展问卷初筛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筛查发现的轻症患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由家庭医生指导用药和饮食调整,定期随访复查;重症患者(如早期胃癌、肠癌)则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县人民医院或省级医院治疗,术后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康复管理。同时,县人民医院协调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精准帮扶消化科,指导开展无痛胃肠镜等技术,让群众不出县就能享受省级专家服务。
深入推进提升服务效能
医防融合的深入推进,不仅提高了群众就医便利性,以及早期肺癌、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还增强了公共卫生服务效能。2024年初至2025年7月,县疾控中心与县人民医院累计共享健康档案、筛查数据等信息13万条,联合开展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等活动16场,覆盖群众1万余人;乡镇卫生院“医防融合服务站”为重点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5.7万人次。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从2024年初的65.78%提升至目前的67.8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从2024年初的64.90%、64.34%提升至目前的67.44%、67.31%。
省对县组团式医疗帮促机制也收获了显著成效。2024年11月以来,5家省属医院采用“以院包科”模式对县人民医院进行精准帮扶,建立6个专家工作室,引进新技术18项,有效填补了县人民医院在医疗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8个卫生类行业协会推行“一会带一镇联一村”方式,累计培训医务人员2000余人次。
如今,沛县正计划扩面提质,将甲状腺疾病、前列腺疾病等纳入筛查范围;建设县域医防融合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探索编制《县域医防融合工作指南》,为推动医防融合贡献“沛县经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