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抖音平台对医疗健康领域进行了严格的治理行动,2024年7月至2025年3月期间,累计封禁违规账号超过3800个,其中包括252名医生因违规被清退。

这一连串的封禁行动不仅彰显了平台打击虚假医疗内容和无资质商家违规引流的决心,也给医院管理者敲响了警钟。

面对如此严峻的监管环境,医院如何确保自身品牌形象不受个别违规账号的牵连,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这场变革不仅是对机构规范化运营的一次考验,更是强化公众信任、维护医院品牌声誉的关键时刻。



一、平台治理的核心逻辑:从“流量优先”到“责任优先”


抖音的治理行动呈现常态化、阶梯化、精准化特征:


  • 2024年7月:针对医疗科普类账号违规导流行为,处罚1850个账号(其中241个情节严重者被永久封禁);

  • 2024年8月:聚焦无资质机构,封禁1711个违规账号并处理3.7万条同质化视频;

  • 2025年3月:核查清理252名违规医生账号,严查资质挂靠与虚假宣传。


  • 治理聚焦三大核心问题:无资质机构违规引流、跨行业账号发布虚假医疗信息、直播违规售卖医疗商品。


    平台通过强化准入审核、建立阶梯式处罚机制、引入公众监督等方式,构建更健康的医疗内容生态。


  1. 资质认证成为核心门槛

    平台明确要求,涉及医疗服务的账号需完成官方资质认证。例如,2024年8月被封禁的“长美容美甲店”账号,伪装医疗机构发布诊疗信息,因未提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被查处。这一规则直击行业痛点——部分机构为追求曝光度,通过百货、服装类账号进行伪装,刻意规避资质审核。


  2. 内容监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控”

    抖音通过AI识别违规关键词(如“特效药”“根治”),结合人工审核对医疗科普内容进行来源核查。例如,要求引用权威医学文献并标注出处,且必须由专业人员审核发布。2025年3月清理的252名违规医生中,近四成因使用非本人出镜视频虚假科普被处罚,凸显平台对内容真实性的严控。


  3. 构建“平台-用户-行业”共治体系

    除内部审核外,抖音开通视频举报、官方辟谣账号等公众监督渠道。2024年8月专项治理中,约15%的违规线索来自用户举报,社会化治理模式初显成效。



二、对医疗行业的警示:线上运营风险与合规红线


抖音的治理数据揭示三大风险点:资质缺失、内容失范、过度营销。医疗机构需警惕以下问题:



警示一:资质缺失将直接导致品牌信誉崩塌



2024年7月被处罚的1850个账号中,37%因冒用医院名称或医生身份被处置。


例如,某地方诊所使用“中医医院”账号名称,未提交资质证明即发布诊疗信息,最终引发用户投诉并遭封禁。此类行为不仅损失流量,更导致公众对机构专业性质疑。



警示二:内容专业性影响机构公信力



医疗科普的权威性直接影响用户信任。2024年8月专项治理显示,服装店、百货类账号发布的“青菜不用吃太多”等伪科学内容,短期内虽吸引关注,但被查处后导致关联医疗机构口碑下滑。


医院管理者需意识到,第三方账号的违规内容可能对品牌造成连带风险。



警示三:过度营销触发监管风险



新版《社区医疗健康公约》明确禁止“自我标榜”“过度宣传疗效”等行为。


2025年3月被清理的违规医生中,21%因在直播中夸大治疗效果(如声称“三天治愈湿疹”)被永久封禁。



三、医院管理者的应对策略:构建合规化线上运营体系


面对平台规则升级,医院管理者需重新审视新媒体运营策略,从资质管理、内容生产到风险防控建立全链条合规机制。


  1. 建立线上资质认证与账号管理体系


  • 严格区分官方账号与非官方账号:确保所有以医院名义运营的账号均通过平台资质认证,并对合作第三方机构(如代运营公司)进行资质审查。

  • 规范账号命名与信息展示:避免使用模糊性名称(如“疑难杂症中心”),并在主页明确标注执业许可证编号、诊疗范围等信息。


2.打造专业化内容生产流程


  • 设立医学内容审核委员会:由临床医生、药学专家、法务人员组成团队,对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合规性进行双重审核。

  • 注重证据链留存:要求所有引用文献、数据标注来源,并对发布内容进行归档管理,以应对可能的用户投诉或平台审查。


3.规避营销话术风险


  • 禁用绝对化表述:避免使用“根治”“百分百有效”等词汇,转而采用“有助于缓解”“临床研究显示”等客观表述。

  • 明确广告与科普的边界:若涉及服务推广,需标注“广告”标识,并与科普内容区分发布。


4.加强员工新媒体行为管理


  • 制定内部社交媒体使用规范:禁止医务人员以个人账号发布未经审核的医疗建议,或通过私信、评论区提供诊疗服务。

  • 定期开展合规培训:结合平台规则变化,更新医务人员对虚假宣传、患者隐私保护等问题的认知。



四、未来趋势:平台治理与行业规范的协同进化


抖音治理数据的阶段性变化(如从打击账号扩展到清理违规医生)表明:平台正从“粗放式封禁”转向“精细化溯源”。


例如,2025年3月针对医生的定向清理,意味着平台开始追溯内容背后的主体资质真实性,这对医疗机构的人员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 推动医疗科普标准化


    医疗机构可与平台合作,共建权威医学知识库,例如将常见疾病的科普内容模板化,既降低创作门槛,又确保信息准确性。


  2. 探索“内容合规”与“传播效果”的平衡点


    在合规框架下,尝试创新形式。例如,通过动画演示复杂手术原理,或邀请患者分享真实治疗经历(经脱敏处理),以增强内容吸引力。


  3. 积极参与行业规则制定


    医院管理者可通过行业协会发声,推动平台规则更贴近临床实际。例如,针对“合理展示专业成就”的模糊条款,提出细化标准(如允许展示学术论文但禁止夸大职称)。


从2024年7月到2025年3月,抖音医疗健康治理的持续升级,标志着互联网医疗内容生态进入“强监管”时代。


对医院管理者而言,唯有将合规意识贯穿于账号认证、内容生产、人员管理的全链条,才能将平台治理压力转化为品牌信任资产,最终实现“专业内容驱动长效增长”的目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