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明市一体化村卫生所共有1215名乡村医生,他们的平均年薪达到6.31万元。

多地试点三明医改,“541”薪酬分配成为临床医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据《农民日报》7月3日报道,就医生薪酬制度改革、三明医改等话题,记者与四位长期深耕医改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

参与访谈的嘉宾包括福建省三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盛雄,福建省医改研究会副会长詹积富,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和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



如何理解调整医生薪酬结构与医疗公益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在实践中,薪酬制度改革后具体发生了哪些实质性变化?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表示:国家推动医共体改革的核心是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增强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二是通过医生年薪制等改革解决“看病贵”问题。过去出现的一些“以药养医”“以器械养医”及过度医疗等问题,根源在于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医疗服务收费与医生劳务价值不匹配,以及院内薪酬体系不合理,进而推高患者负担、消耗医保基金。


作为国家 DRG 付费改革试点和河南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攻坚示范市,安阳市的医改成果备受关注。廖藏宜在访谈中披露了一组数据:


“通过医保基金打包付费改革,2024年全市(安阳市)医疗机构平均获得4%的医保结余资金,按541的比例分配(50%给临床医生、40%给护理人员、10%给行政人员),医生平均薪酬增长7%,同时住院人次和门诊人次下降,但医院总收入增长10%,实现减量增收减负担”。

廖藏宜教授介绍,安阳是国家DRG付费改革试点。在改革后,安阳市住院人次和门诊人次下降,但医院总收入却增长 10%,实现了减量增收减负担的良好局面。这一成果的取得,与 “541” 薪酬分配制度的实施密切相关。


改革前的安阳,因三甲医院多、医疗资源过剩,加上老龄化严重,医保基金支付率仅 70% 多,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医疗机构运营压力大,医生收入处于较低水平。而 “541” 薪酬分配制度的引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


“541”薪酬分配制正式落地,具体划分方式曝光!

据此前报道,安阳市从2019年开始成为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今年1月被确定为河南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攻坚示范市之一。


今年3月,安阳市公布了该市公立医院薪酬分配指导意见,明确按照三明医改“541薪酬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早在2019年,三明市人民政府曾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首次介绍了这一薪酬分配制度。


该制度旨在对医院工资总额进行合理划分,并依据5:4:1的比例,将其分配给不同团队,以此构建起一套相对科学、均衡的工资额度分配框架。


在这套框架中,医生、护理和行政后勤管理团队原则上分别占工资总量的50%、40%、10%划分,并把握好三方的最高年薪比例,护士应在医生的70%以内,行政后勤人员应在医生的50%以内。

此外,原则上医务人员个人最高年薪不得突破规定目标年薪的1倍(包含院长奖励基金部分)。


根据安阳市出台的公立医院薪酬分配指导意见,该市的医务人员薪酬由固定薪酬、绩效工资组成。前者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津补贴等各项基本工资福利,后者是按岗位、职称、优质服务等方式固定发放。

在定岗、定责的基础上,安阳市鼓励公立医院采取多个方式增加本单位固定薪酬占比,并针对一些紧缺专业,制定薪酬水平倾斜办法。


安阳市还明确,原则上医(含医技)、护(含药)、管薪酬总额占比为5∶4∶1;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薪酬待遇,实行同岗同酬。


事实上,早在2024年,安阳市就已着手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据《健康报》2024年8月报道,2024年1月,安阳市曾先后组织两批共170人到福建省三明市进行培训。


“我们把卫生健康、医保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请去。白天学习,晚上座谈。座谈中,我们就碰撞出很多火花和契合点,商量出很多合作,后来陆续落地。”安阳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金文在接受《健康报》采访时表示。


三明医改下,医务人员年薪待遇有何变化?

除了安阳市外,今年以来,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多地出台了相关文件,薪酬制度改革成为关键环节之一。


三明医改下,医务人员年薪待遇有何变化?


福建省三明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王盛雄在《农民日报》访谈中提到:数据最能说明成效,从2011年改革前到2024年,三明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生平均年薪增加了2.5倍。


王盛雄还表示,医生是医改的主力军,薪酬制度改革就像“指挥棒”,只有让医生拥有合理、体面的收入,才更有助于推动实现“四个回归”,即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药品回归治病功能、医生回归看病角色、医改回归健康价值。福建省三明市的改革从院长年薪制、医生(技师、临床药师)年薪制起步,逐步完善到“全员岗位年薪制”,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促进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和医疗行为与群众的健康需求同向而行。


乡村医生是基层医疗的“网底”,过去他们收入单一,现在我们把乡村医生纳入年薪体系,除了医疗服务收入,还有基药补助、公卫补助、养老补助、执业补助、交通补助等多重保障。2024年三明市一体化村卫生所共有1215名乡村医生,他们的平均年薪达到6.31万元。


此外,王盛雄在关于如何解决基层人才流失问题上表示:基层缺人,关键是缺机制——怎么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


在编制管理上,将医共体基层编制“打包”,由总医院统筹,打通人员双向流动通道,实现“能上能下”,解决乡镇卫生院“忙闲不均”和编制僵化问题。“县管乡用”推行“三个一批”(公开招聘、定向培养、培训提升),2013—2024年培养定向医学生832人。在待遇和晋升上,则给予基层特殊政策:要求二级医院医生晋升前基层服务满1年,驻乡人员薪酬未达标准的由总医院兜底;财政保障基层人员经费,编外人员获定额补助。最终“留得住”还得靠职业发展,允许县区自主调整基层职称比例,长期驻基层人员取得资格后可直接聘任,不受高级职称数量限制。



来 源 / 农民日报、重农评、卫生健康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