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持续变革的当下,专病中心的建设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蓬勃兴起,成为推动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在医疗界引起广泛关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举行了首批8个专病中心的集中授牌仪式,医院领导共同为肺癌中心、尿路上皮癌中心、胰腺肿瘤中心、肾上腺疾病中心、高血压中心、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心、儿童肾脏泌尿系统疾病中心这 7 个专病中心及新成立的 “体重管理中心” 授牌。这一举措意义非凡,8个专病中心的揭牌,标志着医院在深化多学科协作(MDT)、推动诊疗模式创新方面踏出了坚实有力的重要一步。

细看这8个专病中心,肺癌中心由胸外科、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牵头,针对肺癌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恶性肿瘤,整合两大关键科室资源,有望在肺癌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以及综合管理上实现质的突破;尿路上皮癌中心以泌尿外科为牵头科室,聚焦尿路上皮癌相关诊疗难题,整合多学科力量,致力于攻克早期诊断率低、晚期治疗策略有限等难关,为患者带来更优治疗方案;胰腺肿瘤中心依托肝胆胰外科,汇聚各方优势,力求提升胰腺肿瘤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肾上腺疾病中心由内分泌内科牵头,将对肾上腺相关疾病展开深入研究与精准诊疗;高血压中心以心血管内科为核心,为高血压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心在妇产生殖医学中心的引领下,为饱受该疾病困扰的女性提供更全面、有效的诊疗服务;儿童肾脏泌尿系统疾病中心则由儿童医学中心牵头,专注于守护儿童肾脏泌尿系统健康;新成立的体重管理中心由内分泌内科牵头,联合 13 个科室,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 “体重管理年” 行动号召,为广大肥胖及相关慢性病患者量身定制科学、规范的体重管理服务 。

其实,北大医院此举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顺应医疗行业发展大势的主动作为。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精细化,传统以技术划分科室的医疗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已难以满足患者高效、优质、个体化的医疗诉求。在此背景下,“专病学科化” 浪潮汹涌而来,专病中心围绕 “器官、系统或疾病” 构建全新组织架构,打破学科之间的重重壁垒,让医疗资源得以深度整合与高效利用,成为医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原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超声科主任章建全教授指出,专病中心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以疾病为核心的系统性、学科化建设。学科化建设堪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固根基,通过系统培养专项人才,促进临床与科研深度融合,医院有望从以往单一病种诊疗模式,成功转型升级为“综合性专科医院”,实现各模块紧密配合、协同发展,突破传统学科各自为政的局限。

在诊疗模式创新进程中,专病中心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其中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尤为亮眼。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为例,该中心将乳腺外科、肿瘤放化疗、临床病理、放射诊断等 10个与乳腺疾病诊疗相关的学科汇聚一堂,组建起强大的医疗专家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 MDT 诊疗服务。患者在此就诊,一次便能解决多个问题,大大缩短了诊断与治疗周期,显著提升了治疗精准度、效率以及患者依从性。同时,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理念,借助互联网 + 技术打破时空束缚,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 。

不仅如此,专病中心还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为便捷就医赋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自主研发门诊日间诊疗信息系统,设立独立的门诊日间诊疗工作站,医生通过开立“日间诊疗导引单” 将患者纳入系统管理,引导患者在门诊日间诊疗区域有序就医。这一系统巧妙融合门诊、住院两大服务系统优势,极大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此外,同济互联网医院以 “全病程患者管理” 为建设方向,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化医疗服务模式,实现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在线问诊等功能,有效减少患者往返医院次数、重复排队次数以及候诊时间 。

不过,在专病中心建设热潮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怎样构建多维度利益共享机制,确保MDT 模式高效运转;在运营层面,如何应对综合医院竞争,提升专病中心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具备战略眼光的学科带头人,引领专病中心长远发展等。这些问题亟待医疗行业从业者携手探索、共同求解 。

展望未来,随着专病中心建设持续深入,医疗服务必将朝着更精准、高效、人性化方向大步迈进。患者将享受到“一站式”、全周期优质诊疗服务,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将大幅提升,医疗资源分配也将愈发合理优化。而这,正是医疗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专病中心建设的重大意义与价值所在。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医疗行业将在 “专病学科化” 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创造更多辉煌成就,为广大民众健康福祉保驾护航 。

来源:网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