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卫医政发〔202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疾控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军队有关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属(管)各医疗卫生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组织制定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以下简称《准则》,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疾控主管部门,下同)、军队各级卫生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军队医疗卫生机构,下同)要高度重视《准则》落实工作,切实承担起落实《准则》的主体责任,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机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具体办法,确保针对性强、操作性好,务求实效。
二、扎实开展学习贯彻
《准则》适用于全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管理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工勤人员等其他从业人员参照执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组织做好《准则》的学习培训,加强对新入职人员、在职人员、进修人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和临床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等教育引导,做到全部覆盖、全员知晓。同时,将《准则》培训纳入岗前教育、业务培训、入职晋升前培训等,经常性对医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三、严肃查处失德行为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军队各级卫生部门要按照《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畅通反馈渠道、及时处置问题。要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完善落实《准则》的机构内制度规范,及时发现处理违反《准则》要求的行为。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公开监督举报方式,对群众反映的违反《准则》的有关问题线索,要认真核查并及时反馈。对违反《准则》的医务人员,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四、强化刚性约束要求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军队各级卫生部门要将医疗卫生机构贯彻落实《准则》有关情况作为医院评审、医院巡查等重要内容。要将医务人员贯彻执行《准则》情况作为医务人员年度考核、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严重违反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行为确定为考核不合格。
附件: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疾控局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
2025年7月24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
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对医务人员提出新的更高职业操守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道德行为,弘扬崇高职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医务人员明大德、遵医德、守公德、严私德,特制定以下准则。
一、坚定政治方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卫生健康事业之中,切实担负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
二、爱国遵纪守法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恪守宪法原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尊重公序良俗,依法履行医务人员职责,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弘扬崇高精神
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践行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传统医德医风。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时刻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对待患者,不分年龄、性别、地域、民族、国籍、经济情况,都应一视同仁,尽职尽责救治患者。
四、主动担当作为
听从号令、不惧艰险,勇担符合公众利益的社会责任,尽职尽责完成指令性医疗任务。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性活动。规范开展与岗位、专业领域相适应的科学、准确的公众健康教育。
五、爱岗敬业钻研
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遵循医学科学规律,不断更新专业理念和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六、恪守伦理规范
遵守医学伦理要求,遵循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依法保护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七、坚持作风正派
举止端庄、语言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自觉维护行业形象。认真履行医务人员职责,践行医疗服务承诺,以公平、公正的原则使用医疗资源。
八、共建和谐关系
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加强与患者沟通,维护良好诊疗秩序,维护医患信任关系,共建和谐医患关系。密切同行同事间协同合作,互学互尊,健康和善,包容理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维护正常良好的师生关系。
九、坚守诚信原则
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和规范收费。坚守学术良知,遵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言行一致,对个人言行负责。
十、践行廉洁自律
筑牢思想防线,坚守廉洁底线,弘扬清风正气。净化“朋友圈”“社交圈”,不搞团团伙伙、请托办事、利益输送。主动接受监督。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政策解读
——中国医师协会
加强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与权益,影响着卫生行业的公信力、社会文明程度乃至国家治理效能。新时代,随着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医学技术快速革新、公众健康需求不断变化,医务人员的医德内涵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特质,对其职业伦理的要求也呈现出向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向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向医患共同决策的模式转变、向社会共治的角色转变、向高线引领的标准提升的趋势。新征程上,推动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要求,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道德行为,弘扬崇高职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医务人员明大德、遵医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明大德,守初心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是社会公共秩序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是公序良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序良俗与法律相互补充,共同维护着社会秩序。尊重公序良俗是要求医务人员遵守法律,践行道德准则,积极参与法律与社会道德的建设与实践,成为遵纪守法和社会道德的榜样。
“我们内心有强烈影响着外在行为的价值观;我们的自然倾向是让自己的行为与心灵深处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我们能利用我们标识清晰的价值观的威力来增加自己的效能;当我们的行为遵从了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内心的平和。”这是价值观的四个规律。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卫生健康事业之中,不仅增加了自我效能,而且充满个人幸福感!
二、遵医德,护健康
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到大医精诚的传统医德,均以患者利益至上为根本准则。医务人员崇高精神的本质是救死扶伤,核心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医患关系的本质是生命相托,医务人员有大爱才能构建起医患信任。
“健康中国”要求卫生与健康工作重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新时代,医务人员的使命也在不断拓展,从预防疾病到促进健康,医务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帮助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医务人员以“淡泊”之心放下功利计较,方能以明志之坚定勇担生命之重;在宁静中沉淀对生命的敬畏,方能以大爱之姿托举起患者的希望,在守护生命的征程中抵达致远的境界。
三、守公德,勇担当
医务人员的职业属性天然与公众利益紧密相连,勇担符合公众利益的社会责任,既是医学伦理的核心要求,也是现代医疗体系的必然期待。医学是利他性的职业,公众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不仅基于个体诊疗能力,更源于其对群体健康的守护承诺。
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遵循医学伦理原则、科学规范和技术标准,根据实际需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良好的医疗服务,不仅是保障患者权益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医学科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保医疗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保持学习,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理念,以适应新的医疗需求;通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确保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四、严私德,守底线
医务人员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仅对个人品质的塑造起到积极影响,也对整个卫生行业形象及声誉的维护起到正面作用。廉洁自律不是否定医务人员的合理报酬,而是要求报酬获取途径必须符合职业伦理、法律规范与患者福祉。医务人员应与医药企业保持正当关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有效适宜的医疗保健服务。以“治病救人”为唯一价值坐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方能在与药企的交往中保持独立人格,真正实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职业境界。这既是对“大医精诚”传统的传承,亦是现代医疗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学术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真理,而真理的存续必须以“诚”为基础。技术加速变革、学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坚守诚信不仅是学者的个人操守,更是对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承诺。医务人员应当在学术科研中诚实守信,坚守学术良知,遵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剽窃、伪造、篡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不当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唯有以诚信为基,医学研究才能真正成为照亮人类文明的明灯。
医德兴,则医风正,则民心安。医务人员唯有以德铸魂、以技立身,才能在医学技术狂飙突进的新时代,守住医乃仁术的本真,引导整个医疗行业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行风带民风、促社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道德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