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虎科技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团队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展的临床试验取得重要进展。一名19岁右侧额叶癫痫患者成功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实现了对《王者荣耀》《黑神话:悟空》等复杂游戏的精准脑控操作,展示了我国在高精度神经解码领域的领先水平。
该患者植入的是脑虎科技自主研发的256通道柔性脑机接口设备。这种超薄柔性电极阵列厚度仅15微米,比头发丝还细,能够与大脑皮层形成紧密贴合,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组织损伤。术后两天患者即进入试验阶段,验证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快速应用潜力。
临床测试中,患者仅凭思维就能完成游戏角色的移动、攻击、技能释放等复杂操作。系统实时解码神经信号的速度达到毫秒级,准确率超过90%。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黑神话:悟空》这类需要精细操作的动作游戏中,患者成功完成了连招组合和BOSS战等高难度操作,证明系统具备处理复杂运动意图的能力。
技术团队介绍,这一突破源于三大创新:高密度柔性电极实现更精准的神经信号采集;新型解码算法能够区分更细微的运动意图;低延迟传输系统确保实时交互体验。整个系统包含植入体、皮下中转器和外部解码器三部分,通过无线方式协同工作。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表示,这名癫痫患者参与试验具有特殊意义。传统治疗需要切除病灶区域,可能影响运动功能。而脑机接口技术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还能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术后监测显示,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已显著降低,运动功能完好保留。
脑虎科技创始人陶虎研究员指出,这项成果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一步。系统能够同时记录256个通道的神经信号,每个电极点可检测到单个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这种高时空分辨率为理解大脑工作机制提供了全新工具。
从技术参数看,该系统创造了多项纪录:信号采样率高达30kHz,能捕捉神经元的瞬时放电;数据传输采用专用无线协议,延迟控制在50毫秒以内;植入体功耗仅15毫瓦,避免组织过热风险。这些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临床试验还验证了系统的长期稳定性。植入三个月后,电极仍保持良好的信号质量,未出现明显组织排斥反应。患者已逐步适应脑控操作,能够完成日常生活中的部分任务,如控制电动轮椅、使用电脑等。
行业专家认为,这次突破将为医疗康复带来革命性变化。未来,瘫痪患者有望通过脑机接口重新获得行动能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以获得更精准的治疗方案;甚至可能开发出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这种技术突破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脑虎科技表示,下一步将扩大临床试验范围,纳入更多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同时优化系统设计,目标是开发完全植入式、无需外接设备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成熟,这类脑机接口产品有望在五年内获得医疗器械认证。
这次成功的临床试验,展示了我国在脑科学和类脑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从材料、芯片到算法,全部实现自主可控,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这种全链条创新模式,为我国在脑机接口这一战略领域赢得发展主动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