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域医疗振兴的赛道上,

一群青年医院管理者们正用创新突破

定义新时代五四精神。

中国县域卫生融媒体特别推出

【青春在县域闪光】系列报道,

展现这些年轻的"县域健康守门人",

将理想扎根乡土,

用奋斗缩短城乡医疗差距,

以青春之我建设健康中国,

生动诠释着"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图片


“趁着年轻,折腾一下!老去的时候,在躺椅上,有事情能回忆!”朴实的话语背后,是这位80后院长对于职业最深沉的诚意。


记者丨赵鑫娜





2007年,吕方晨成为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莱矿医院引进的第一位本科生。工作至今的18年里,他亲历过医院的两次“生死时刻”。

一次是2018年的国有企业改制,莱矿集团从全资控股莱矿医院到持股35%,医院职工的第一感觉是“铁饭碗”没了。当时人才流失超过15%。

另一次是2019年,当时的莱芜市并入济南市成为莱芜区,一起并入的还有医保管理,患者群被省市级医院虹吸严重。没多久,原来区里的3家企业医院只剩下莱矿医院一家。

在仅有100万人的莱芜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各有3家。作为唯一一家二级企业医院,以前的莱矿医院还是一家规模较小,科室较少的综合医院,招人难,技术提升也不易。

这些年,吕方晨常听到同行这样说:“你们(医院)活着不容易。”在他看来,这句话是夸奖,也是鞭策。

“既然活着不容易,那就好好地活。”吕方晨一直就是这样想的,之后他也是这样做的。

2014年,吕方晨任职内科期间,医院创建了康复科。受限于设备和人才,发展迟迟打不开局面。直到2018年,济南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设国际医疗康养名城的意见》,“康养济南”的建设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进。担任医院支部书记兼副院长的吕方晨意识到机会来了:“我们要大力发展康复医学科。”

2019年吕方晨开始担任院长,在他的推动下,莱矿医院确定了“小综合大专科”的发展模式,即以康复和老年病为“支点”,撬动整个医院的发展,具体来说,别家医院有的科室,也尽可能有,同时不和别家的优势学科比,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

“转型专科医院,集中精力培养名医、优势专科。让大医院做高精尖、做大手术,我们来承接后续的康复工作。”吕方晨说。


之后,莱矿医院在原来神经康复、心脏康复、中医康复、重症康复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在外科基础上增开骨科,内一科基础上增开肿瘤康复,中医康复基础上增开疼痛康复,床位从65张增加到140张。2022年,康复医学科成为济南市临床重点专科。

莱矿医院目前正尝试把神经科、骨科、心理科、药剂科等团队也纳入,打造康复一体化门诊。相关科室人员可以通过MDT会诊机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实现患者不跑,医生跑。“目前体验过的患者一致感觉疗效理想,我们收到了不少患者的感谢信。”吕方晨说。

莱矿医院还注重与乡医、村医加强联系,与多家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去年医院的门诊量里有10%都是得益于此。

现在的莱矿医院轻资产运营,去年的员工工资与转型前相比增加近一倍。吕方晨能感觉到,大家普遍更有干劲了。“全院400号人愿意跟着我一起改革,我很感恩,好在结果没有辜负大家的努力和期望。”

医院下一步要向三级专科医院努力,不仅需要全院协同,还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吕方晨希望能打造一支敢想敢为的队伍,每年在召开年轻医师座谈会时,他经常强调两个“不怕。”

一是不怕重复。作为县区级医院,尤其是在康复专科,患者的康复需要经年累月的治疗、照护,可以说,大部分工作都是重复的。吕方晨建议大家要葆有对工作的新鲜感,要沉下心来,不怕重复,不停琢磨。

二是不怕多做一点。康复治疗涉及各个科室,有些患者的病情复杂,这对服务提出了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前段时间有位患者喜欢读长篇小说《红日》,恰好有位护士也爱看,两人经常聊起这本书,因为有共同话题,这位患者对护士的依从性尤其好,康复效果也很理想。吕方晨鼓励大家,不妨“不务正业”,不拘一格,只要是有利于患者康复的,都可以做起来。

在今年的招聘现场,吕方晨惊喜地发现:招聘10个临床岗位,报名的就有90人。4个康复岗位报了50多个本科生,报名中医药岗位的全是研究生。

过去3年,莱矿医院还培养了两名国家级的专科护士、两名省级专科护士。现在人才充足了,吕方晨明年打算把肿瘤疼痛康复和安宁康复做起来。

“趁着年轻,折腾一下!老去的时候,在躺椅上,有事情能回忆!”朴实的话语背后,是这位80后院长对于职业最深沉的诚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