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反腐风暴再起波澜。2025年4月25日,原副校长宁习洲主动投案,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这位退休仅一年多的高层领导“出事”,让这所华南地区知名医学院再一次被舆论关注,也展示出高校和医疗系统内部那种“塌方式腐败”的严重程度。 ▲关注药财社 聚焦医药界▲
退休后主动投案
是压力所致,还是为宽大处理?
宁习洲2024年1月正式退休,到如今已有一年多时间。他原本可以安享晚年,但却选择在此时向纪检部门投案。按照惯例,主动投案一般都是官员察觉到“躲不过”,或者希望争取更为宽大的处理。
南方医科大学原副校长宁习洲
实际上,南方医科大学这轮反腐风暴并非从宁习洲开始。早在2023年3月,学校原党委书记陈敏生便落马,同年7月被“双开”。官方对陈敏生的定性十分严厉,直接指责他“亦官亦商”、“靠医吃医”,在医疗设备采购、药品购销、基建工程甚至干部提拔等多个领域,均存在大规模权钱交易。
宁习洲长期身处陈敏生领导下的班子,他此时主动投案,显然与校内持续深入的调查密切相关。一名前任书记的倒台已经掀起了强烈的震动,让昔日与之共事的官员人人自危。
宁习洲选择投案,与其说是一种主动的觉醒,不如说更像是他在无法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下做出的被动选择。
九年任期疑云
四大领域或存风险
宁习洲的履历显示,他从2009年起便在南方医科大学担任校长助理兼党委宣传部部长职务,2014年12月正式升任副校长,一干就是九年。
宁习洲履历 | 来源:百度百科
在这漫长的任期中,他参与和分管了学校不少重要事务和重大项目。虽然官方目前尚未透露具体问题,但结合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频频曝光的腐败案来看,他可能涉及的廉政风险并不难猜测。
比如,最明显的便是基建工程问题。高校基建一向是腐败的重灾区,动辄上亿的资金流动,很容易让官员铤而走险。
2024年6月,学校基建处原处长邓昌元被查,这让人很自然联想到宁习洲作为分管领导,他在这一领域的角色和责任难以撇清。
其次便是医疗设备与药品采购。作为医科院校,南方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每年采购药品、设备的金额庞大,这个环节极易滋生灰色地带。
南方医大原书记陈敏生
原书记陈敏生就是在这个领域“大肆敛财”,宁习洲作为高层领导之一,也很难完全置身事外。
另外,人事任命方面的腐败风险也同样不能忽视。此前陈敏生案中就涉及干部晋升任用中的违规操作,宁习洲本人曾任组织部部长,对干部选拔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而他自己2014年年底的晋升,也恰好是在陈敏生主政期间完成的,这不得不引人怀疑。
再有,就是校办企业经营、科研经费使用、图书采购这些看似琐碎的领域,也可能暗藏违纪违法的空间。这些领域表面上不起眼,但往往成为腐败官员长期隐秘敛财的土壤。
“串案”频发
腐败链条触目惊心
近十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几乎每隔几年就有一名核心领导落马,从学校高层到附属医院,腐败呈现明显的“串案”特征。回头看看这些年发生的案件,就能发现问题早已埋下了伏笔。
2014年,学校原副校长陈志中因受贿罪获刑,他的问题主要就集中在工程项目和医疗设备采购上;时隔四年,2018年时任党委常委、副校长胡炜又被查处,最终被“双开”,案情涉及收受礼金、违规持股等多项违纪行为。
更严重的是2023年原党委书记陈敏生的落马。他几乎涉足了所有容易产生腐败的领域,从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到基建工程和干部提拔,官方甚至罕见地给他贴上了“靠医吃医”的标签。
除此之外,学校的附属南方医院也卷入风暴。2022年9月,医院原党委副书记曹瑞被调查,2024年10月被“双开”,他的问题同样涉及工程承揽。而曾担任南方医院党委书记、后升任广东省卫健委主任的朱宏,也在2023年10月主动投案。
这些落马的高层人物,彼此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交集:或是上下级关系,或长期在同一班子内共事,显然不是孤立事件。如此密集地落马,暴露出南方医科大学内部权力监督长期失效,一个隐秘的腐败网络正逐渐浮出水面。
反腐纵深
高校治理面临大考
事实上,南方医科大学暴露出来的腐败问题并非个例,而是高校和医疗系统顽疾的集中爆发。近年来,全国各地已有不少高校领导纷纷落马,剑指“靠教育吃教育”、“靠医吃医”等老大难问题。
南方医科大学出现腐败集中爆发,背后的原因并不难理解。作为医学院校,学校高层往往权力高度集中,在医疗设备采购、药品供应、基建工程、人事提拔等领域有着巨大的资源配置权。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制衡机制,这些领域极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宁习洲的主动投案,也反映了当前反腐高压下某些高校领导干部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作为原党委书记陈敏生领导时期的重要班子成员,他此刻选择投案,显然并非偶然。可以想象,当初共同掌控学校权力的团队,如今早已四分五裂,人人自危。
这场风暴之所以深刻,更在于它暴露出某些高校治理结构上的深层问题。南方医科大学一系列腐败案件之所以能够持续发酵,正是因为校内在权力监督、财务审计、干部选拔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陈敏生长期违纪却未被及时发现,宁习洲也直到退休一年多后才投案,足以说明这些问题不是短期或局部的,而是长期存在、深入制度内部的缺陷。
对于南方医科大学而言,要真正遏制住这种“塌方式”的腐败,必须进行真正的改革。无论是财务审计、干部选拔,还是内部纪检监督,都得来一场彻底的“大考”,彻底堵上制度上的漏洞,才能让高校和医疗领域逐渐走向真正的清廉。
写在最后
南方医科大学今天的反腐风暴,既是警示,更是推动高校治理变革的一个重要契机。公众期盼的,不只是抓几个贪官,更希望看到的是能真正改变产生贪官土壤的制度变革。这才是人们真正想看到的结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