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出推动医院合理使用创新药、优化结构性控费的明确信号。 6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操作手册(2025 版)》以下简称(《手册(2025 版)》)。 《手册(2025 版)》遵循稳定性、统一性、准确性和简洁性原则,在2024版基础上对22项指标进行了调整。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指标体系中,包含指标55个(定量50个,定性5个)、新增指标1个,其中国家监测指标26个。 1、增加指标监测内容。《手册(2025 版)》在指标 37-41 的延伸指标中追加剔除纳入创新药应用指导目录中药品收入。以更真实反映医院药品结构和成本控制能力。剔除创新药之后,与费用控制相关的指标,如医疗收入增幅、门诊次均费用增幅、住院次均费用增幅等指标,均会受到影响。这一变化,意味着医院在使用经过国家遴选的创新药时,其收入将不再影响相关指标监测结果。 2、增加最新政策文件的支撑。将最新规范性文件作为指标统计依据,如在门诊、住院结构性增长的指标设计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增引用了2024年印发的《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 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强化了对“首诊在基层”“双向转诊”机制落地的绩效引导。其中,指标1(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和2(下转患者人次数)不再仅是人次的增长比拼,而是更强调资源合理分布与基层首诊能力建设。 3、进一步明确指标内涵。根据专家意见和政策要求细化指标意义和说明。 整体来看,2025年的绩效监测手册较之2024年,不仅在“考核”逻辑上淡化排名和评比色彩,转向“常态监测、过程指导”,更在技术细节层面实现了对医疗机构行为导向的再引导,释放出监管精度提升、政策重心回归价值医疗的明确信号。 点击链接下载完整版手册:《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操作手册(2025版)》.pdf 以下为指标概览: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来 源 / 国家卫生健康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