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医保谈判高效推进,将众多临床急需的创新药品快速纳入医保目录,显著提升了保障水平,惠及广大患者。然而,部分新药因上市时间短、医院配备流程需时,加之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保障能力相对薄弱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部分参保人遭遇“进院难”、“有药难买”的困境。为切实保障参保人用药可及性,国家医保部门始终坚持并持续完善医保药品外配处方政策,着力畅通院外购药医保报销渠道,确保患者能够及时、便捷地获取所需救命药、放心药。


但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在常态化的大数据筛查和精准的专项飞行检查中发现,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在外配处方管理上存在标准不一、执行粗放、操作不规范等现象。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宝贵的医保基金流失,更潜藏着用药安全隐患,对参保人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系统性破解这些难题,精准保障参保人合法权益,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国家医保局于2024年10月16日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关于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所有销售“双通道”管理药品的定点零售药店,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医保电子处方中心流转处方,全面取代纸质处方‌。这标志着外配处方管理进入规范化、数字化、透明化的新阶段。


近日,国家医保局宣布此项重大政策取得关键性突破:‌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已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与互联互通。‌‌截至今年4月底,中心已高效接入‌‌7.06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27.1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这不仅意味着横亘在院内院外药房间的物理与信息壁垒被实质性打通,更标志着一个‌以“无纸化”电子处方流转为核心、全链条可留痕、全过程可监管‌的崭新医保用药服务模式全面确立。这一全国性基础设施的贯通,是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的重大里程碑,为构建全国统一的医保大市场和服务体系、推动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创新支付方式和管理模式预留了广阔空间。

图片


变化1:便捷购药新体验,从“跑断腿”到“指尖办”

国家医保局以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为坚实根基,以标准化建设为关键利器,精心打造了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它在医疗机构HIS系统、零售药店管理系统、医保结算平台及各类便民应用间构建起高效、安全、标准化的信息通道,实现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和药品零售信息的‌实时无缝流转与精准共享‌。参保群众只需出示医保码或刷身份证、社保卡完成身份核验,授权药店获取加密流转的处方信息,即可同步完成医保结算与处方核销,全程高效透明、安全可溯,极大提升了服务体验与人本温度。


电子处方流转正深刻重塑群众的就医购药路径,将曾经繁琐耗时的流程简化至“指尖操作”。


广西北海的低保患者冯先生是这一变革的亲历者与受益者。罹患肺癌的他,急需使用高价抗癌药阿来替尼胶囊。通过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他在当地“双通道”药店顺利购买了价值12745.60元的药品。依托医保电子处方流转支撑的“一站式”结算机制,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无缝衔接、即时结算,最终他个人仅支付了59.26元。“以前买这种救命药,在医院办手续、找药店、排队报销,耗费一整天是常事,现在药店一次性搞定,负担也大大减轻!”冯先生的肺腑之言,正是政策温度最生动的注脚。‌


对比传统与现代购药模式,效率与服务差距显著:


过去,‌医生手写纸质处方→患者持方离院→自行寻找有药且具“双通道”资质的药店(耗时耗力)→提交处方、排队等待医保结算报销(可能面临手续不全、报销周期长)。环节多、耗时长、体验差、存在处方遗失或篡改风险。


如今,‌医生在线开具电子处方→加密签名后即时上传至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平台智能审核后处方安全、实时流转至患者指定的药店(或多家药店供患者选择)→患者到店(或线上购药渠道)出示医保码→药师在线核验电子处方、销售药品→医保结算自动完成(患者只需支付自付部分)。全程便捷高效、安全可追溯、选择更自主。


尤为令人振奋的是,目前已有‌‌12个省份‌‌充分利用医保码强大的线上核验能力,率先开通了医保电子处方‌‌线上结算服务‌‌,将“指尖上的医保”从愿景变为现实,‌足不出户完成寻药、核方、支付、配送到家的全流程服务‌。


“医保电子处方流转与直接结算,是提升医保经办与医药服务效能的关键一招。”业内专家指出,“它彻底重构了服务流程,优化了资源配置体系,真正践行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理念。”患者拥有了更充分、更灵活的自主选择权,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在院内药房或就近、比价后选定的“双通道”药店便捷取药,购药报销之路被大幅缩短。‌尤其对于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基层和偏远地区参保人,电子处方的全国贯通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们无需再长途跋涉、舟车劳顿到大城市三甲医院寻药,在家门口的合规药店就能获得与大医院同质、可即时医保报销的药品供应,大大降低了就医成本,促进了医疗公平。‌


变化2:破局寻药难,比价配送便捷无忧‌

药品价格与可及性,始终是群众看病就医关注的焦点,也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针对长期存在的“找药难”、“比价难”、机构“配备难”等痛点堵点,国家医保局创新性地推进“‌医保药品云平台‌”(被网友亲切称为“医保药品比价平台”、“寻药神器”)建设。目前,该平台已在‌‌16个省份实现全省域覆盖‌‌,另有‌‌9个省份的部分统筹区‌‌投入应用。平台如同一个强大的药品信息中枢,整合贯通了药品的生产、配备、流通、价格及医保结算等全链条、多维度数据,实现信息“‌一网通览、一查便知‌”。平台通过动态更新机制,清晰展示具体药品在各家定点药店的实时库存、销售价格、药师资质、门店位置等信息,并‌逐步整合接入第三方药品配送服务选项‌,让参保人不仅能“价比三家”,更能实现“一键查询、一键下单、安心坐等送药上门”的便捷体验。


“用‘医保药品比价’平台查药价太方便了!”北京市民刘女士的体验颇具代表性。在购买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前,她通过平台查询发现,同一品牌规格的药,不同定点药店售价差异显著,“有的卖198元,有的才99元,差价近一倍!平台还能按价格高低、距离远近、有无库存智能排序,我很快就在离家最近的合规药店买到了便宜又可靠的正品药,省心又省钱。”这种‌价格透明化带来的市场良性竞争,有效挤压了药价虚高空间,让患者直接受益。‌


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教授看来,药品比价功能的核心价值在于:“一方面,便于医保部门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药品支付标准,帮助群众快速找到性价比最优的药品选择,提升获得感;另一方面,有效促进定点药店基于成本和合理利润进行市场化、透明化定价,挤出市场药价虚高‘水分’,引导建立科学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行业自律,最终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让医保改革与医药降费的红利真正惠及千家万户。”‌尤为关键的是,‌云平台积累的海量实时交易数据、价格数据、配备数据,也为医保部门开展精细化药品价格监测、科学评估基金支出、精准制定医保支付政策和优化国家谈判策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坚实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图片


变化3:监管再升级,斩断侵蚀基金黑手‌

回顾近年医保药品供给格局的深刻变革:国家医保谈判高效引入了大量临床急需的创新药,显著提升了保障水平。“双通道”机制的建立,有效弥补了谈判药品“进院时间差”和基层配备不足的短板,确保参保人“买得到、用得上”救命新药。


然而,早期部分地区在外配处方管理上存在标准不一、执行尺度宽松、人工审核漏洞等问题,给医保基金安全和用药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医保部门通过强大的大数据筛查能力与精准的飞行检查,揭露了部分定点机构处方管理混乱、甚至存在虚假处方、空刷盗刷的现象,不仅造成基金巨额浪费,更埋下重大的用药安全隐患。


医保电子处方中心的全国联网贯通,其深远意义更在于‌为医保基金监管装上了一把基于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安全锁”‌。‌据江西省医保局原待遇保障处处长蔡海清介绍,电子处方在统一平台上‌全程留痕、闭环流转、不可篡改‌,叠加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加密存证,以及人工智能的智能审方、风险预警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能够‌强力规范‌医疗机构的处方开具行为(杜绝超量、超适应症、不合理用药)与零售药店的处方审核调剂行为(确保处方真实、药师在岗、药品合规)。《通知》配套出台了‌严格的处方流转规则、药店接入技术标准、药师审方规范以及违规处罚细则‌,形成了“‌制度刚性约束+技术智能防控‌”的双重安全保障网。


这一体系能高效‌‌遏制伪造处方、一药多开、超量开药、无处方售药、空刷盗刷‌‌等欺诈骗保及不合理用药行为,让“‌真病人假处方‌”、“‌假病人真处方‌”等各类违规操作无处遁形。‌国家统一平台与技术标准的建立,彻底终结了各地管理尺度不一、标准“一地鸡毛”的局面,实现了监管尺度的全国统一,为基金安全构筑了坚实的长效防线。‌内嵌的AI智能审方引擎与风险预警模型,更使得医保部门能够实现从被动的事后稽核向主动的实时监控、事前预警和事中干预的重大转变,监管效能得到质的飞跃,基金监管进入智能化、精准化新时代。‌试运行数据显示,试点地区涉及外配处方的医保基金异常支出和违规行为发生率已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写在最后:高效办成“一件事”,惠民蓝图加速铺展‌

当前,国家医保局已将推动医保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列为重点任务。各级医保部门正依托官方渠道(APP、小程序等),全力开发开通电子处方的‌医保移动支付功能‌,目标直指“一网通办”:参保群众可在一个端口便捷查询处方信息、完成线上医保即时结算、享受处方药品配送到家服务,实现购药报销“零跑腿”。未来,电子处方中心将更多服务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长期用药患者的依从性和管理便捷性。


当7万余家医院与27万余家药店的数据在云端交汇共享,当电子处方替代纸质流转成为绝对主流,当参保群众动动指尖便能完成寻药、核方、结算、收货的全流程闭环——这不仅是一项国家级信息化工程的重大胜利,更是国家医保制度在追求‌公平可及、高效便捷、安全规范‌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是其核心价值理念的生动实践。


医保电子处方中心的全国贯通,标志着我国在打通就医用药“最后一公里”、守护好百姓“药瓶子”安全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它不仅是解决“有药难买”的利器,更是提升药品可及性、规范医药服务行为、守护基金安全的系统性工程。随着这张承载着智慧与民生的网络越织越密、越用越灵,更便捷、更安心、更温暖的医保服务新体验,必将惠及亿万国民,为健康中国建设增添强劲动能。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一“无纸化”新纪元将持续深化,与“三医联动”改革同频共振,最终实现让每一位参保人都能便捷、安全、有尊严地获取所需药品的宏伟目标。


来源

中国医疗保障 七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