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来可以留在县城大医院,安心做一名令人羡慕的专科医师,但他不走寻常路,从县城主动下沉到条件更为艰苦的边远乡镇。 作者|于都县卫生健康委郭洪福
他本来可以留在县城大医院,安心做一名令人羡慕的专科医师,但他不走寻常路,从县城主动下沉到条件更为艰苦的边远乡镇。他就是江西省于都县祁禄山镇卫生院院长、主治中医师肖二发。
一年多来,肖二发怀揣医者仁心、播撒人文关怀,倾其所学建学科、带队伍、强基础、提质效,在践行山区居民健康守门员的使命中渐渐成为一道光。“这里的百姓更加需要我,希望能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坚强‘医’靠。”出身农村的肖二发信念坚定道出了“医”路逆行的初衷。
01
一截线槽的背后
“张师傅,这个伤口还好没有出现红肿,目前愈合得很不错。”
“一开始真的好纠结,不知要不要治,谢谢肖医生帮我省下不少钱,只是戴着这个干活不方便。”
“不能下掉支具,否则容易导致手指畸形,记得后天再来换药……”
8月15日,因担心出院患者康复进展,趁着午间休息,肖二发驱车来到该镇井前村68岁的村民张金发家中开展术后随访。
别看张金发年过花甲,却依然是家中主要劳力。天有不测风云,前些日子,张金发在干农活时不慎被农机具皮带打伤,以致左手中指骨折,皮开肉绽,伤势不轻。患者到卫生院后,肖二发见状立即与助手为他进行清创缝合。
肖二发之前便是县中医院外科一把好手,手法复位、固定手术很快张罗起来。然而,细心的肖二发发现老人自始至终愁容满面,也不怎么配合治疗,特别是当听到手术后要给弄伤的手指戴上支具时,更是当场抵触。肖二发感觉事有蹊跷,交流中了解到,原来老人家最近几年家庭收入不稳定,手头并不宽裕,生怕这次手术花销而拖累家庭。
得知这一特殊情况后,心怀恻隐的肖二发一面安抚患者,一面就地取材截取一小段线槽给他制作了一个简易支具。“张师傅你放心,这个支具不收钱,我们一起努力把这个手术做好。”一番入情入理、苦口婆心的劝解,这才让张金发安心住院治疗。五天后出院结帐,个人负担才450块钱,这让老人长舒了一口气。
医者之大,不仅治病,更在医心。肖二发主持开展“假如我是病人”患位体验活动,通过强化医患互动交流,尽心尽力帮助患者排解困难、维护合法权益。一小截线槽,见证着医者仁心。
对待类似张金发这样的患者,肖二发总是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通过解决实际困难,尽量把患者留下来。“生活中、工作上每个人各有其难,患者的困苦也总是不尽相同,无论如何,治病救人要紧。”肖二发常常这样与卫生院医护同事谈心共勉。
02
一个专科的进阶
“以前,像这样的痔疮手术得去到县城或邻近大一点的乡镇医院才能做,路途周折费时费力也费钱。”
今年3月下旬,祁禄山镇横龙村65岁的村民赖冬华夫妻双双在镇卫生院做好了痔疮手术,病去如抽丝,家门口解除了难言之痛的老两口心里眼里满是惊喜,“一开始我们也总是纠结去县城还是就近到镇卫生院治疗,想不到家门口也有好的技术和高明的医师。”

因手术精细,创伤极小,手术后赖冬华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疼痛。考虑到患者的胃功能不太好,主刀医师肖二发也没按常规给患者开止痛药。“适当多吃点东西,争取早点通便,早日出院。”住院期间优质而贴心的服务,让赖冬华夫妇有了不一样的就医体验。打那以后但凡有个头疼脑热,老两口总是第一个想到肖医师。
因在党员医务骨干“上挂下派”活动中脱颖而出,去年7月肖二发被遴选到边远山区祁禄山镇担任卫生院院长。“下到乡镇来就是希望百姓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与县级同质的医疗服务,以及更低的费用。”一开始,肖二发就明确了干事创业思路,“看到一些伤势不是特别重的患者被转送到外面治疗,总是感觉到莫名的心痛”。
相较于城市人口密集,山区地处边远、地广人稀,住户相对分散。刚上任,肖二发在调研中很快发现,当地一些肛肠类患者,不少人难以启齿或迫于山高路远而延误病情,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肖二发明白,抓好学科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已经是当务之急,而肛肠类疾病正是自身擅长的专业。
说干就干!在肖二发的牵头下,改造手术室,配齐手术床、无影灯、电刀,很快组建起肛肠特色专科,不多久便“诞生”了卫生院第一例肛肠外科手术。为了让每一个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治疗,肖二发坚持个性化诊疗,因人而异开展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混合痔痔上黏膜环切术、混合痔弹力线套扎术,真正做到不同痔不同治,突显肛肠专科“专精特新”优势。
一年来,卫生院已经累计开展肛肠手术80多例,因了在家门口看病,每例患者平均省下2000-3000元就医费用。此外,肖二发还制定中医科扩容改造计划,尽力完善卫生院学科服务链。
“这里有个肛肠专科!卫生院能做外科手术了!”像赖冬华夫妇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百姓选择就近到镇卫生院就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小病不出镇梦想落地,肖二发的粉丝朋友圈也在不断延伸扩展。
03
一套制度的加持
实践中,肖二发认识到健康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一老一幼”群体,尤其是特殊家庭的老年人,如失能半失能老人因出行困难,更加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帮扶。
为此,肖二发专门就老年人看病就医、享受卫生健康服务到位情况展开走访调研,针对辖区部分特殊群众就医不便的情形,制定实施健康帮扶三项制度,推动卫生健康人文关怀机制化、可持续,即开通爱心专线免费接送患者就医或提供巡诊入户服务;免费提供一日三餐送餐到床旁暖心服务;对家庭经济困难对象除医保报销外,部分或者全部减免费用。
“以人性化的医疗帮扶制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辖区百姓看得了病、看得好病,防范边缘性居民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就出台人文关怀举措,肖二发介绍道。
村民张兰英前年因不慎从屋顶摔下致高位截瘫,一年来由于长期卧床后背尾部出现一个面积约两指大小的褥疮,患者家属希望医院医生帮忙换药。病情就是命令。得知这个情况,肖二发立马整理好需要更换的导尿管及相关清创物品,迅速来到患者家中进行导尿插管,对其背部压疮进行清创、换药。
在随后的住院期间,肖二发安排人员对患者和家属提供免费用餐服务,治疗费用上也给予最大程度减免,帮助张兰英一家人度过了难关。“最开始,我们作为家属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提要求,没想到,了解了我们的诉求后,肖医生二话不说就跟着我们来了。作为老百姓,我为身边能够有这样医术医德兼备的医生而感到幸福。”回顾当时的求助情形,张兰英家人十分感动。
据介绍,卫生院医疗帮扶制度推行以来,到院就诊的患者甚至外县患者明显增多,百姓就诊满意度水涨船高不断攀升。
“卫生院来了个肖医师,看病内行又贴心。”一年多时间,肖二发“医”心为民、逆行担当的感人事迹传遍十里八乡。每当说起肖二发,淳朴的山区百姓总是情不自禁竖起拇指点赞。
“他这种一丝不苟的敬业专注精神,娴熟麻利的手术技巧,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人文理念,无不让我们敬仰有加。肖院长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一年多来,一直担任手术助手的卫生院全科医师周期升从肖二发身上学习到不少“干货”,心中满是崇拜与感激。
因表现突出,今年8月肖二发获评全县优秀医务工作者。在时下城镇化大潮中,肖二发“医”路逆行,步子愈走愈笃定。

为推动优质人才资源向基层倾斜,两年来该县累计选派27名县级医疗卫生业务骨干下派到乡镇卫生院担任副院长进行驻点帮扶,填补了一批学科空白,新建起一批基层特色专科,加速推进了县域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均衡配置;同时定向培养101名农村医学专业订单生充实乡村医师队伍,推动基层百姓家门口更加有“医”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