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或将有更多县级医院具备承接高校附属职责的条件。
近日,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举行签约揭牌仪式,太和县人民医院正式冠名“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并按照“六不变”原则,以直属医院模式接受皖南医学院管理。这是皖南医学院设立的第三所直属附属医院,也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的高校直属附属县级医院之一。在高校附属医院体系中,县级医院作为“直属附属”的案例较为少见。据“医学界智库”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知的类似案例除太和县人民医院外,还有云阳县中医院(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余姚市人民医院与鄞州人民医院(宁波大学附属)、建德市人民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等。这些医院普遍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常年位列各省市的县级医院前列,大多已建成三级甲等医院。太和县人民医院便是安徽省首批县级三甲医院之一(2018年)。有专家指出,县医院成为高校直属医院难度很大。一方面,优质县级医疗资源属于地方政府重点资产,通常不愿轻易转出;另一方面,高校对于附属医院的学术建设、人才梯队和教学功能有较高要求,而多数县医院在“医教研”一体化建设方面尚存短板。此外,直属模式意味着实质性权力重构,包括办医主体变更、财政拨款权、干部任免权的调整,必须在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形成充分共识和协调机制,才能实现落地。目前,多数高校与县级医院的合作更常见于“非直属附属”层级。在这类合作中,虽然医院可以作为实习教学基地或承担科研项目,但高校并不直接参与医院管理,也不享有人事与财政上的话语权。此次太和县人民医院与皖南医学院“联姻”,正是在多年合作基础上的深化升级。自2016年成为皖南医学院实习教学点以来,太和县人民医院于2017年开始承担实习生带教任务,2021年成为非直属附属医院。截至目前,医院已有皖医兼职教授、副教授28人,硕士生导师17人,共承担教学与科研项目58项,其中包括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3项、教学专项36项、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项目18项,合作基础深厚。本次合作特别强调了“六不变”原则。虽然官方未明确披露具体内容,但通常涉及医院所有权、财政投入责任、干部人事管理权、编制设置、人员待遇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这一做法有助于在引入高校管理和资源的同时,维持医院原有的行政体系与地方政府的主导权,实现地方与高校间的良性协同。从硬实力来看,太和县人民医院具备较强的资源承载能力。医院现有编制床位1980张,设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11个;在职员工2282人,其中高级职称341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185人;拥有硕士生导师14人,教授、副教授28人,市县级拔尖人才18人,颍淮名医7人,健康阜阳后备人才14人。这些人力与学科基础,为其承接高校直属附属职能提供了坚实支撑。以往,高校更倾向于在大城市或区域医疗中心布局直属附属医院,以便于科研产出、人才培养和品牌传播。但随着部分县级医院在医疗服务能力、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方面的持续提升,未来或将有更多县级医院具备承接高校附属职责的条件,推动医教研一体化体系在更广阔区域落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