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快速崛起的关键在于,所有“金医人”既敢抬头大胆向外求索,又能低头脚踏实地对内深耕。



记者丨赵鑫娜 吴娜




1944年,在四川省金堂县城厢镇建起了金堂县卫生院。3张病床,18名职工肩负起守护一方百姓安康的重担。
2016年,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华西医院领办的第一家县级医院。
2023年,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80年的风雨历程,名称几经更迭,实力也今非昔比。不仅能满足当地患者需求,还有很多外地患者慕名而来。
在医院党委书记武永康看来,医院快速崛起的关键在于,所有“金医人”既敢抬头大胆向外求索,又能低头脚踏实地对内深耕。
图片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武永康


01

留得住患者


金堂县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北隅,沱江之源的要冲地,华西领办前的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还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特色专科处于空白。受限于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医疗技术薄弱,面对复杂病症常常力不从心。
金堂老百姓出现急危重症时,不得不驱车几十公里到成都市区的医院就诊。路途的奔波加上陌生的就医环境,往往会耽搁患者的就诊时间,甚至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改变的契机出现在2016年。彼时金堂县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署深化合作办医协议,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发展历程自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为了整体提升金堂县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把患者留在当地治疗,华西医院围绕管理不规范、服务能力不高、群众信任度低等问题,与金堂县人民政府合作做好顶层设计,拿出整体解决方案。
华西医院先后派出7名管理专家担任书记、院长、副院长,从医院管理入手,科学谋划医院发展,应用华西医院精细化管理模式,统一内部管理,全面提升医院运营管理质效。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先后完成了绩效分配方式优化、人才管理创新、后勤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外景
2017年1月,在华西领办不到一年时间内,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发展定位为“成都东北部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4月,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三甲”评审,综合实力实现了质的跃升。
金堂老百姓就医体验感也有了直观的提升。“再也不用舍近求远,奔波在求医路上了。”金堂县的卢先生(化名)对8年前的那个危急的下午记忆犹新。
2017年9月18日15时13份,卢先生被近2米的钢筋从左侧会阴贯穿盆腔、腹腔、胸腔到达右侧颈部,紧急送到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因为伤情十分危重,急需转诊到上级医院手术。在紧急转院途中,华西医院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同时收到了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上传的相关治疗措施和各项检查结果及生理指标,得益于此,在16时46分,卢先生被送到华西医院时,专家们早已做好了治疗方案及手术准备,为伤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多学科团队为卢先生做了紧急“剖胸探查术+胸内异物取出术+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膈肌修补术”。手术顺利完成后,卢先生又被转回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


02

留得住技术与人才


县级医院普遍面临高端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也因此受到限制。科研能力薄弱,没有市级以上的科研项目,难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而人才的匮乏又进一步制约了医院服务能力的拓展,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
在华西医院的引领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先后优化了绩效管理,建立了科学的薪酬体系。通过将一线职工划分为医、技、护、行、后等不同职系,采用不同的考核模式,充分体现知识、技术、风险、工作量等要素。此外,医院还建立了即时奖励体系和专项奖励体系,鼓励员工创新,提升科研学术能力。
同时,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与华西医院建立33个专科医联体、三个专病联盟、两个专家工作站,二十多位学科主任、指导专家在位在线指导,带动医院学科建设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以医院心血管内科为例,自2016年起,华西医院心脏内科专家崔凯军教授担任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主任,他联合华西心内团队带领科室开展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冠脉造影术、冠脉支架植入术等系列新技术,并成功开展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填补了县域技术空白。
多措并举之下,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重点专科从无到有再到多点开花,现有市级医学重点专科7个(实验医学科、医学影像中心、骨科、护理学、肿瘤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市级中医重点专病1个(中医肛肠科痔病),成都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医院先后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卒中中心,通过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GCP)机构资格认定及医学实验室ISO15189认可。

2024年,医院顺利通过医学实验室ISO15189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启动并完成“五个一”工程,即打造一套PPT、编写一本书、建设一个基地、培养一批讲师、拍摄一组视频。在协同推进学科建设与教学创新的实践中,全院干部职工的管理能力、讲学能力、总结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此外,医院还建立了博士后专家工作站,开展管理后备人才培训项目,为医院发展注入新活力。


03

三满意服务


“‘三满意服务理念’一直是金医人坚守的发展目标,即让患者满意、让员工满意、让政府满意。”武永康说。
智慧药房引进自动发药机
过去,在就诊高峰期,患者领取药品通常需要等待1小时左右,这不仅让患者身心俱疲,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就医体验。为此,医院创新实施 “减一步工程”。这里的“一”是泛指,不一定是减少一步,也有可能减少两步、三步等,主要以减少患者就医和科室工作流程中的繁琐环节为目标。2024年10月,智慧药房正式投入使用,引进自动发药机、包药机等智能设备,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让配药发药过程减少了“好几步”。

如今,患者领药最长等待时间缩短至10~20分钟,一般等候时长仅为3~10分钟。不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效率,也推动了医院服务模式从“人等药”到“药等人”的转变。

一站式服务中心
不仅如此,医院设置集导诊分诊、医保咨询、检查预约、投诉受理、便民服务、入院准备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并通过区域医疗协作平台对接基层医疗机构,畅通华西远程多学科联合会诊通道,同步传输病历资料与影像数据,实现“基层初筛-上级救治-康复回转”全周期管理。

“以前看病要排好久的队,现在能一站式解决,方便了很多。”患者张大爷(化名)感慨道。
医院还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双向打通线上线下,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拓展医疗服务空间与服务内容,提供“‘云’问诊+‘云’开单+送药到家”的一站式便捷服务,有效缩短患者线下就诊时间,满足患者多元化医疗需求。

2023年9月,互联网医院上线
截至2025年3月,互联网医院累计问诊量17232人次,有效接诊量16453人次,开具线上处方3458人次。

医院持续落实平台功能优化升级,充分考量各年龄段用户使用需求,陆续上线电子病历、电子发票、自主开单、云影像、一号通、儿童处方等全新功能。
截至目前,已实现6~14岁青少年在监护人陪同下开具线上处方,用户累计使用云影像功能查看并下载影像报告545人次,累计通过自主开单功能开具检查检验项目、完成缴费2467人次。
让员工满意也是医院发展的重要追求,优化各类员工绩效管理。同时,搭建即时奖励与专项奖励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创新,不断提升科研学术能力,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院还不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为员工提供成长的平台,安排医务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各级学术交流、培训活动,加快推进“人才强院、科教兴院”的战略方针,主动举办各级学术交流活动,邀请资深专家来院授课指导,促进学术、业务交流。
科研是人才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医院全力支持员工进行科研创新,提升科研能力。为了让医务人员主动做科研,产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医院通过设立青年科技发展基金、制定科研奖励办法、制定学术活动管理办法等系列激励机制,鼓励资助青年人才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此外,华西医院选派的学科主任、指导专家在帮助科室强化业务能力的同时,也“手把手”指导医务人员科研创新。
2023年,医院正式开设“科研门诊”,门诊针对院内职工开放,向全院职工提供方案设计、课题实施、数据分析、论文撰写、政策咨询等方面的科研咨询。
作为首任特邀指导专家,武永康针对两位“就诊”员工申报书填写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诊断”,以点到面定制“处方”。华西专家作为坚实后盾严把“科研门诊”质量,将为全体员工搭建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提供精准科研与业务帮扶。


04

做好县域健康守门人



2023年,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肩负起医共体牵头单位的重任,与金堂县赵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官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兴镇中心卫生院、赵家镇卫生院和金龙镇卫生院等5家基层医疗机构携手共进。
医共体成员单位授牌
通过县域医疗资源“五大中心” 共享平台,实现了器械消杀和检验、影像、心电诊断等多项医疗服务的同质化。
2024年6月18日,五家医共体成员单位成功上线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拥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生将能够在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平台上开展线上问诊服务。群众只需通过“四川大学华西金堂医院”微信公众号进入“互联网医院”,选择对应医院名称,即可享受“云”问诊+“云”开单+送药到家的一站式便捷服务。
医院还积极探索在医共体成员单位间推广HRP(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实现了医共体内部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
在药品管理方面,通过HRP系统,医共体各单位可以实时了解药品库存情况,统一进行采购和调配。曾经有一次,官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用药品库存告急,通过HRP系统发出需求申请后,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迅速协调,将药品及时配送到位,保障了社区居民的正常用药需求。
在人才帮扶方面,医院采用“派驻帮扶”形式,派驻6名医疗骨干到医共体成员单位挂职,定点指导帮扶,下派16名相关专业医疗骨干协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带动乡镇医疗业务和卫生管理能力提升。

联合病房(联合门诊)授牌仪式
结合医共体成员单位自身能力及区域疾病谱,各单位实现错位发展。与医共体成员单位建立急诊、超声医学、康复、呼吸及心血管内科等专科联盟,由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派驻6名学科主任和学科护士长,定期到成员单位开展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授课等帮扶指导。同时,与医共体成员单位建立联合病房、联合门诊,派驻医疗护理骨干常态化联合开展病房管理、门诊管理、医疗救治、病人上下转诊等工作。

此外,医院还以疾病日为契机,联合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健康义诊、健康宣教等“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按需组织医院专家到成员单位开展培训指导、业务查房等帮扶工作,提高成员单位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近一年来组织医务人员378人次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教学查房221次,业务培训1131人次,医共体病历质控5次,联合义诊服务729人次。
指导成员单位成功创建成都市基层临床特色科室1个、“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2家、成都市基层临床特色科室1个,成员单位新设老年医学科1个、胸痛救治单元5个。
曾经在困境中艰难求索的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已悄然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守护当地百姓健康的坚实力量。回首医院走过的80年历程,武永康对医院的未来充满信心。“医院将继续秉持创新与发展理念,砥砺前行,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