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改革全面落地,DRG/DIP 按病种付费成了民营医院绕不开的 “紧箍咒”: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规则下,传统 “靠床位填、靠耗材赚” 的模式彻底失灵,不少医院陷入 “看病人越多、亏得越厉害” 的困境。  但总有逆势突围者 —— 有的民营医院利润率从 3% 飙升至 15%,有的靠差异化打法把医保结余变成 “利润蓄水池”。秘密就在这 7 个关键路径里,尤其是第 4 个,直接撕开盈利突破口!



01

路径 1:成本管控 “精算化”,把每分钱掰成两半花

DRG/DIP 的核心是 “成本对标病种付费额”,成本控不住,利润就是空谈。

✅ 实操技巧:

建 “病种成本数据库”:按 DRG 组核算单病种的人力、耗材、设备折旧等明细,比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明确耗材占比不能超 22%、住院日控制在 3 天内;

耗材 “分级采购”:常规耗材走省级集采压价,高值耗材联合区域民营医院组团议价,某骨科医院靠这招把钛板采购价降了 30%;

砍掉 “无效成本”:取消科室不必要的备用设备,推行 “耗材领用按病种定额”,某综合医院半年节省行政开支 120 万。



02

路径 2:病种结构 “优化术”,专啃 “高性价比骨头”

不是所有病种都能赚钱,选对赛道比埋头干活更重要。

✅ 黄金公式:优先发展 “医保付费额高 + 成本可控 + 竞争小” 的病种

避坑:少碰 “付费低、耗材贵” 的重症监护类病种(如多器官衰竭);

突围:聚焦康复医学、老年病、微创外科等特色领域 —— 某民营康复医院主打 “脑卒中恢复期” 病种,医保付费额 8000 元 / 人,成本仅 4500 元,利润率达 43%;

动态调整:每月分析各 DRG 组的 “结余率排名”,淘汰结余为负的病种,把床位留给高结余病种。



03

路径 3:医保合规 “防火墙”,别让利润栽在 “红线” 上

DRG/DIP 下医保监管趋严,编码错误、过度医疗、重复收费等问题,轻则扣减费用,重则取消医保资质。

✅ 合规要点:

配专职 “DRG 编码员”:联合临床医生优化病案首页填写,确保主要诊断、手术操作编码精准(编码错 1 位,可能少拿 2000 元付费);

建 “事前预警系统”:对超住院日、超耗材占比的病例实时提醒,某医院靠这招把医保拒付率从 8% 降至 1.2%;

定期自查:对照医保局的 “DRG 飞行检查清单” 排查,重点看是否存在 “分解住院”“升级诊断” 等违规行为。



04

路径 4:特色服务 “延伸化”,跳出医保赚 “增量钱”(突围核心!)

医保结余是 “存量利润”,特色服务才是 “增量引擎”—— 这是民营医院甩开公立医院的最大优势!

✅ 3 个可复制的突围模式:

“诊疗 + 增值服务” 套餐:某妇产医院推出 “顺产 + 产后康复 + 育儿指导” 套餐,医保报销基础诊疗费后,增值服务增收 500 元 / 人,非医保收入占比从 15% 提至 40%;

慢病管理 “长期锁客”: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提供 “定期随访 + 用药指导 + 健康监测” 年费服务(980 元 / 年),某社区医院靠 2000 个年费客户新增收入 196 万;

互联网医疗 “补位”:开通线上复诊、处方流转服务,既降低线下运营成本,又通过药品配送分成赚 “轻资产利润”。

👉 案例:某民营骨科医院,DRG 医保结余占利润 30%,而 “术后康复 + 居家护理” 的特色服务占利润 70%,真正实现 “医保保基本,服务赚溢价”。



05

路径 5:运营效率 “加速器”,让床位 “转起来”

DRG/DIP 下,“床位周转率” 直接决定利润上限 —— 同样的床位,一年收 100 个病人和收 150 个病人,利润天差地别。

✅ 提效关键:

缩短平均住院日:通过 “术前检查日间化”(患者住院前完成所有检查),把胆囊切除术住院日从 5 天压至 2 天,床位周转率提升 60%;

优化流程:推行 “医护一体化查房”,减少医嘱执行延迟;用智能系统自动提醒耗材领用,避免手术等待;

拓展 “日间手术”:把白内障、疝气等轻症纳入日间手术,某眼科医院日间手术占比达 75%,单床年收入提升 20 万。



06

路径 6:供应链 “数字化”,砍掉中间环节的 “隐形成本”

传统供应链 “采购 - 入库 - 领用” 全靠人工,漏报、浪费、回扣等问题吃掉不少利润,数字化是破局关键。

✅ 落地方案:

上 “SPD 耗材管理系统”:实现耗材 “扫码入库、按病种自动核销、效期预警”,某医院靠系统堵住耗材浪费漏洞,一年省了 80 万;

直连供应商:跳过经销商,直接与厂家对接常规药品、耗材,采购价再降 5%-10%;

库存 “零积压”:按近 3 个月的病种用量设定安全库存,避免耗材过期浪费(某医院曾因管理混乱,一年过期耗材损失 40 万)。



07

路径 7:人才 “精准化”,不养 “闲人” 只留 “创利能手”

民营医院人力成本占比常达 30% 以上,选对人、用对人才能让人力成本变成 “利润产出项”。

✅ 用人逻辑:

招 “懂 DRG 的临床医生”:优先聘用能优化诊疗路径、控制成本的医生,而非只看职称;

建 “利润挂钩考核”:科室奖金与 DRG 结余率、床位周转率挂钩,某医院推行后,外科科室成本下降 18%;

培养 “复合型运营岗”:招懂医保政策、懂数据分析的运营专员,每月给科室出 “DRG 盈利分析报告”,指导临床优化方案。


来源:西安市医疗保险研究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