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十四部委印发专项通知,明确:自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医疗机构医德医风专项整治行动。此次整治以 “零容忍” 态度对待损害群众利益的医风问题,围绕 “责任压实、流程闭环、问题清零” 三大核心,要求医疗机构构建书记、院长、分管领导及科室主任四级责任体系,全力确保整改落地见效,为医疗行业筑牢底线。
一、政策“硬要求”:划定不可触碰红线
(一)刚性指标约束
专项整治期间,将严格实现“三个 100%” 目标,即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德档案建档率 100%、考评覆盖率 100%、依法执业自查完成率 100%。同时,门诊患者满意度需达到 90% 以上,出院患者满意度需达 95% 以上。对于未达到上述标准的医疗机构,将采取 “暂缓校验、限期整改” 的措施。
(二)重点整治领域
此次整治精准聚焦六大高频风险领域,具体包括医药购销暗箱操作、高值耗材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欺诈骗取、医疗美容超范围执业、患者隐私泄露以及互联网诊疗乱象。特别针对药品耗材招标、基建项目等关键环节,将实施穿透式监管,严防各类违规行为。
(三)问责机制升级
建立“问题 - 责任 - 整改” 终身追溯制度,在整治过程中发现的违纪线索,将直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于存在行贿行为的供应商,一律纳入 “黑名单”,终止与其的业务合作,并在全网进行通报,形成有力震慑。
二、四级责任体系:明确各层级职责
(一)党委书记:抓政治引领与纪律保障
党委书记需牵头制定本院的专项整治方案,把医德教育纳入党组织“三会一课” 内容,保证医务人员政治理论集中教育覆盖率达到 100%。定期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每季度通报典型案例,牵头查处重大行风问题,推动党支部书记 “双带头人” 培育工程落地。此外,还需建立党员先锋岗,在门诊、急诊等窗口设立 “党员服务岗”,带头解决服务态度冷漠、投诉响应滞后等突出问题。
(二)院长:抓全局部署与落地执行
院长担任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面统筹调配资源,保障 SPD 智廉监管平台、AI 投诉系统等技术工具顺利落地。每周组织召开整改推进会,对检查互认率、耗材耗占比等核心指标实行 “周调度、月通报”,并参考贵医附院的经验,将检查互认率纳入科室考核。同时,落实 “一把手” 审计责任,每半年组织对采购、药剂等敏感岗位开展专项审计,推动关键岗位三年轮岗全覆盖。
(三)分管领导:抓专项推进与过程监督
分管领导要细化整治任务清单,按照“服务质量、廉洁行医、诊疗规范” 分类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时限。每周带队开展 “飞行检查”,采用 “神秘客暗访 + 病历抽查” 的模式,重点核查过度检查、违规收费等问题。积极对接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线索移交机制,对医保基金异常费用进行实时预警处置,借鉴大冶市人民医院的做法,实现违规线索 “快查快处”。
(四)科室主任:抓一线管控与问题自查
科室主任需在每日晨会开展“微培训”,结合科室实际案例讲解《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确保科室全员熟练掌握诊疗规范。建立科室自查表,对照 “手术安全核查、处方点评、耗材使用” 等 10 项内容每日进行排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在 24 小时内上报。严格落实 “首诊负责制”,牵头解决科室间协作推诿问题,推动 MDT 多学科会诊常态化开展。
三、全流程动作:“五步闭环法” 推动整治落地
(一)全面排查(10 月 1 日 - 10 月 20 日)
采用“三查三核” 模式开展排查工作。其中,自查由科室对照清单逐人进行排查;互查为科室间交叉检查;督查则由院级专项组进行抽查。重点核查近 6 个月的高价检查开单记录、医保结算数据以及医药代表接待登记情况,对发现的异常数据及时启动溯源核查,建始县人民医院就通过 SPD 系统成功追溯耗材流向,为排查工作提供了有效借鉴。
(二)问题梳理(10 月 21 日 - 10 月 31 日)
建立“四类问题台账”,分别为服务质量类(如投诉响应滞后)、廉洁行医类(如违规接触医药代表)、诊疗规范类(如过度用药)、管理机制类(如培训流于形式)。对梳理出的问题实行 “三色预警” 标注,红色代表需立即整改,黄色代表限期整改,蓝色代表长期完善,同时明确每个问题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三)集中整改(11 月 1 日 - 11 月 30 日)
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对于服务态度问题,开展“医患角色互换” 培训;对于耗材超标问题,上线智能监管系统;对于培训无效问题,建立情景模拟考核机制。每周更新整改台账,对整改进度滞后的科室进行 “一对一” 约谈,确保 72 小时内响应患者诉求,30 日内解决高频问题。
(四)验收评估(12 月 1 日 - 12 月 20 日)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患者问卷、数据核验、现场核查等多种方式,对整改成效进行全面验收。核心验收指标包括重复检查率下降≥20%、投诉量下降≥30%、医保违规线索清零。对于未达标的科室,将要求其延期整改,并暂停其评优资格。
(五)长效建设(长期坚持)
进一步完善医德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在绩效中的权重提升至 15% 以上,且考评结果与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建立 “月度自查 + 季度督查 + 年度评估” 的常态化机制,每季度更新本地警示案例库,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四、高频问题清单:靶向明确整治重点
在服务质量短板方面,典型表现为接诊不耐烦、检查结果不互认、投诉 72 小时无回应,整改可参照太湖县人民医院满意度复盘机制;在廉洁风险隐患方面,常见问题包括医药代表私下接触、耗材超标使用、套刷医保基金,可借鉴建始县人民医院 SPD 智廉监管平台的经验进行整改;针对诊疗行为不规范问题,如常规病开高端检查、抗生素联用超标、医美非主诊医师执业,青岛崂山区 “AI 卫生监督员” 监管模式提供了有效整改思路;而在管理机制缺失方面,培训念文件、敏感岗位不轮岗、考核与绩效脱钩等问题突出,可参考大冶市人民医院 “突击检查 + 一票否决” 制推进整改。
此次全国医疗机构医德医风专项整治,不仅是对医疗行业作风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守护群众健康权益的 “硬核行动”。各级医疗机构需以四级责任体系为重要抓手,借助全流程闭环管理,切实破解医风顽疾,推动医疗行业实现从 “不敢违” 向 “不能违、不想违” 的转变,重塑医疗行业的公信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廉洁、规范的医疗服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