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重庆市的每家医疗机构中,都能看到在各自领域努力奔跑的药学人员。走出药房,走进临床,走向患者,药学人员和临床医生、广大居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已成为保障临床合理用药、居民健康安全的一支“生力军”。重庆药学服务改革的思路是什么?药师奋力开拓的心气和底气来自哪儿?又解决了哪些现实问题?近日,《中国卫生》杂志走进重庆,找寻问题的答案。



自2020年启动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来,重庆市已遴选市级建设项目36个,并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药学)建设项目2个。在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医疗机构药学部门通过与临床科室深度协作,逐渐将临床药学发展成为贯穿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链条的核心学科。“这是临床药学从边缘辅助学科走向核心医疗学科的范式变革。”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副主任钱妍一样,现如今,重庆市的药师队伍都对建设项目给予了认同和期待。

从边缘辅助学科走向核心医疗学科

自药品加成取消以来,国家和重庆市高度重视药学学科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发布《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 《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提出了加强药学学科建设的相关意见。

“一直以来,重庆市药学学科建设的底子都比较薄,区域发展不均衡,优质药学资源辐射能力不足,亚专科发展迟缓。对比国家要求和重庆市自身的发展基础,我们一直在思考新形势下药学学科的发展方向。”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药政处处长沈鹏回忆,在充分参考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广泛调研本市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发展需求的基础上,2020年,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教委、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药监局联合印发《重庆市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开展重庆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

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实现药学在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多层面的协同发展,促进药学学科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的梯队式的临床药学重点专科集群,进而在西部地区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沈鹏说。

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实实在在的倾斜政策,才能引起医疗机构“一把手”的重视,进而从院内给予药学部门更多倾斜。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经过持续努力,为该项目争取到每年250万元的财政支持,并配套在人才引进、亚专业发展、科学研究等方面制定多项鼓励政策。

作为重庆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建设过程可窥一隅。

基于多年深厚扎实的药学学科发展积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先后于2020年、2021年、2023年获批抗肿瘤、心血管内科和抗感染专业市级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该院副院长张安介绍,在成功获批建设单位后,医院全力支持重点专业和药学部门的发展。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医院按比例为上述专业提供配套专项经费。

在此基础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推动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和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与个体化治疗为核心,打造了集临床服务、教学培训、科研创新和管理优化于一体的综合性药学服务平台。在临床服务方面,医院探索深化适合我国国情和重庆市现实情况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以精准用药为切入点,构建全程化药物治疗管理模式与精准用药管理体系。在教学培训方面,医院充分发挥国家和重庆市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及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的作用,建立一流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基地。在科研创新方面,医院聚焦慢性病药物治疗管理、抗凝药学服务、外科抗感染等领域,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不断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升专科药学服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在管理优化方面,医院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临床药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专科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最让我们振奋的是,在创建重庆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的基础上,我院于2023年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药学)建设单位。作为传统的辅助科室,药学学科能够获批国家重点专科,真的非常难得。”张安说。

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相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2020年、2023年获批小儿用药和抗感染专业市级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为上述专业提供了全方位的配套支持。该院从制度建设、信息化支撑、人才队伍培养、儿科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提升、技术特色与创新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助推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借助项目建设的“东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制定《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与技术建设计划》,明确药学学科发展重点;在学科分类中将药学定级为培育学科,明确对药学学科的扶持和建设要求;每年由院领导班子听取药学部发展专题汇报,定期对发展汇报进行评估,并邀请院外专家及团队对药学学科建设进行指导。

从2021年至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引进了海外博士1人,国内高水平大学博士、博士后2人;新增硕士生导师3人、高级职称5人、新重庆引才计划人才1人、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1人。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医院对于药学学科发展的重视,也代表着药学学科发展的最核心动力。

丰富了内涵 拓展了外延

重庆市在开展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的过程中,分步骤、分层次地推出了特色项目、综合项目两个类别,并将建设单位范围从市级领跑三级医院拓展到区县域龙头医院。沈鹏补充道:“这样的制度设计,既对标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要求,又契合了特色团队引领学科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搭建具有重庆特色的立体式的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体系。”

自2020年启动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来,重庆市已先后遴选市级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6个,含综合项目5个、特色项目31个,覆盖13个专业。其中,8个项目布局在万州、涪陵等7个区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贾运涛告诉记者,该院成功申报建设项目后,在药学服务、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及社区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提炼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建设了小儿用药特色技术体系,探索了儿童用药更多、更科学、更个性化的方向。目前,医院已经形成基于多源异构数据智能审方、药源性疾病智能识别与风险预测、基于AI技术进行药品安全评价和综合评价等4项特色技术;形成儿科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药源性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及预警系统开发、基于分子探针技术开发高灵敏度检测生物标志物等3个明确的研究方向。

不仅如此,建设项目的推进还极大地扩展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药学服务的外延。现如今,医院药学服务从住院延伸到门诊,又从诊室延伸到患儿家中。目前,医院已开设了8个儿童专科方向的药学门诊,涉及儿童呼吸、耳鼻喉、皮肤、内分泌、心血管等专科方向。

重庆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推动单体医院药学服务转向区域协同药学服务,示范效应更加广泛了。”钱妍说。

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通过全方位的发展规划,不仅提升了本院药学学科的综合实力,也将优质药学资源覆盖到了更广泛的区域和人群。医院构建推广了以专病为特色的驻科药物治疗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了从住院到门诊、社区、居家的全程药物管理模式。同时,医院创新实施了肿瘤药学专科建设赋能计划项目,成功举办22期活动;牵头成立重庆抗栓药学联盟,已拥有46家联盟单位;参编多项药学指南、共识,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房颤抗凝治疗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获批重庆市首个药学类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理想终于照进了现实。经过重庆药学人的持续努力,我们对药学事业的兴趣和热情终于转化成了学科蓬勃发展的现实。现在,不仅医院领导重视我们,临床医生也喜欢和我们合作对抗顽疾。作为这项工作的亲历者,我感到十分骄傲!未来,重庆药学人将进一步提升药学服务的精准化、专业化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药学服务,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贡献更多力量。”钱妍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