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4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在相关会议中表示,“十五五” 期间将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强调其相关经验值得认真研究推广。 10 月 27 日,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元明在《中国卫生杂志》刊文指出,三明以财政投入、价格调整、薪酬改革、编制管理为引擎,以 “三医” 协同监管为护航,持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在薪酬改革这一关键环节,一方面兜牢薪酬底线以稳定核心队伍:对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实行财政全额保障的年薪制,今年起将财政保障年薪范围扩大至公立医院行政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对公立医院全员实行目标年薪制,建立财政部分补助、医院医疗收入支付、财政兜底保障(医疗收入不足支付档案工资时)的三层次保障机制;对紧密型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按核定编制数由财政保障基本经费,对经核定的编外人员给予定额补助,筑牢基层网底。 另一方面以薪酬改革树导向,推动医生成为 “健康管家”:先后 3 次完善薪酬制度,目前在市、县、乡、村公立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全面推行 “基本年薪 + 绩效年薪” 的全员岗位年薪制,实行 “以需设岗、以岗定责、以岗定薪、责薪相适、考核兑现”,乡镇卫生院和公办村卫生所人员工资纳入总医院年薪总额统一核算。 工资总额中基本年薪总额依职称等级和岗位类别统一核定,不区分医院等级;绩效年薪坚持 “优绩优酬” 并与健康结果强关联,通过 “定岗”(依功能定位等科学设置)、“定人”(竞聘上岗,建立灵活用人机制)、“定责”(与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居民健康改善指标挂钩)的 “三定” 管理,引导医务人员从 “治病挣钱” 转向 “防病省钱”“维护健康得实惠”,实现 “群众少生病、医生增收入” 的正向激励。 2024年,医生平均年薪已达19.84万元,较改革前的5.65万元大幅提升,年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6.44%)。 9 月 20 日南阳南石医院官宣:全院中层干部今年起实行年薪制,以优化运营、提升成本效率,此举瞬间引发医疗界关注。 这一举措并非简单调整薪酬计算方式,而是构建了与医院运营目标深度绑定的激励体系。其年薪明确由绩效、质量、服务三部分构成,且每一部分都制定了清晰的挂钩方式与量化标准。 为确保制度落地见效,同时配套信息化管理手段(如病例质量管理系统与医务部直接对接)和权责划分机制(如护理部负责护士薪酬发放并可依病历书写质量实施奖惩)。 这种 “目标明确、权责清晰、流程透明” 的年薪制设计,意味着,科主任们对自己的目标前所未有的清晰:不仅要关注运营效率,更要牢牢守住医疗质量的“生命线”,并不断提升患者的服务体验。 此外,医院在学科建设领域推行 “揭榜挂帅” 机制,打破传统 “论资排辈” 或 “指定任命” 模式,通过 “报名演讲” 让有能力、有思路的员工主动 “揭榜”(需阐述亚专业发展路径、年度目标与管理方案,合格后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 “一年内未达成既定目标则自动更换负责人”), 据医院党委书记赵俊祥介绍,此前医院曾尝试 “指定专人负责” 亚专业,但效果不佳;调整岗位又容易引发员工情绪波动,影响团队稳定性。 数据显示,自推行该机制以来,医院亚专业建设的成功率显著提升,部分新兴亚专业已成为科室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根据政府官方文件以及目前公开的医院内部文件,三明医改的年薪核定大概有三个步骤:核定医院工资总量、确定医院内部分配方案、计算到个人。 对于医院工资总量的额度,这个标准由政府统一制定。医院工资总量大概由当年度工资总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慢性病一体化管理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入等4个部分构成。核定后的医院工资总额要分给医院的职工,包括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师、技师 、药师 、护师和行政后勤人员等。 在实际核定中,政府会先根据每个医院的人数和职称,按“目标薪酬”核定一个“预发放工资总量”,每个月先按职称预发,年底计算总工分,多退少补。 到了年底,医院内部要确定分配方案。医院职工分为不同人群,按总额比例分配,分别为医生(技师)团队、护理药剂团队、行政后勤团队,各群体每年分配的比例都略不同,但是获得最高薪酬的比例有限制。例如,护士应在医师的70%以内,行政后勤人员应在医师的50%以内。 分配到个人,年薪计算由基础工分、工作量工分和奖惩工分3部分组成,也称之为定性工分、定量工分和奖惩工分,这就是工分制。 其中,基础工分占40%,分为职称、工龄和职务,按岗位考核。2021年,部分医院已将这一比例提高到了50%,由此可见职称在年薪制中的地位逐渐升高。 工作量工分占60%,这要按照不同职业团队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来计算。医生团队依据门诊和出院人次数,分别运用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BRVS)、疾病诊断相关组(DRG)计算工分;医技、护理团队根据400项医技服务项目和122项护理工作项目,应用相对价值比率计算;行政后勤团队则根据医院的战略目标,合理制定相对应的考核指标,运用关键业绩指标(KPI)计算工分。 例如,医生看门诊时5工分/人、收住院患者25工分/人、吸痰5工分/人,后勤管理岗300工分/月,不同医院可以制定不同的工分文件,这个属于内部文件,是不会向外透露的。 最后一项奖惩工分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这主要包含成本工分、患者满意度、无节假日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等予以工分奖惩。 计算好了所有人的工分后,就要给工分赋值了,也就是工分值,工分值=(医院所有人员的基本年薪总额+绩效年薪工资总额)/医院所有人员的年度工分数。例如,某医院今年可支配年薪总额是600万元,但全院职工总工分为1000万分,那么,1工分的价值就是0.6元。 我们总说在年薪制里住院医发15w、主治20w、副高25w、主任30w,但这个年薪只是平均数字,具体到每个人是有波动的。例如,文件规定,最高不能超过规定年薪的20%、最低不能低于规定年薪的50%。 那有人说了,我没啥大志向,我干脆拿个最低的7.5万直接躺平吧。 你躺不平,到了年底是需要考核的,有医院设立合格线,低于合格线的就只拿档案工资。还有的评价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性质,以中医中药指标为例,这个指标共19项,有20分是必须达标的指标,如果不合格那直接0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