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锐哥视点

2025年11月10日,“AI教母”李飞飞在她个人Substack博客平台上,发布了一篇万字长文:《从文字到现实世界:空间智能是AI的下一个前沿》(From Words to Worlds: Spatial Intelligence is AI's Next Frontier)。

图片

李飞飞首次定义“空间智能”

在这篇文章中,李飞飞系统性地阐释了“空间智能”的概念、意义和实现路径。


李飞飞将空间智能定义为AI系统通过对三维空间和时间的理解,实现感知、推理和行动的能力。她认为这是人类用以理解、导航并与三维世界交互的底层能力,将成为实现机器真正智能的关键突破。


李飞飞指出,当前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AI虽然擅长处理抽象知识,但却缺乏对物理世界的真实经验。李飞飞强调,空间智能不仅支撑着日常行为(如停车、接物),更是科学发现、建筑设计和创造力的核心。


李飞飞提出了实现空间智能的技术路径,即世界模型。李飞飞预测,空间智能短期内将在创意领域发挥作用,中期将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未来将在科学、医疗、教育等领域引发革命。


李飞飞并不只是一个科学家,她还是一个创业者。她在2024年初联合创立了World Labs,致力于构建具备空间智能的世界模型。该公司已获得2.3亿美元融资,并推出了首个产品Marble。


两天后,罗福莉高调宣布加入小米

李飞飞选择了创业,中国的AI天才罗福莉却选择了不同的路径。

在李飞飞发文后两天,DeepSeek的核心开发者罗福莉在X上宣布,她已正式加入小米,出任Mi­Mo团队负责人。

图片

在X的英文短文中,她概要总结并引用了李飞飞的观点:


“智能的进化终将从语言走向物理世界,解锁空间智能,以实现多模态的感知、推理、生成与执行——这对于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至关重要。”并宣布,“我正在小米MiMo领导着一支有创造力和才华的团队,致力于解锁空间智能。”


早在去年年底,就有爆料,称曾效力于De­e­p­S­e­ek、并作为核心设计者的罗福莉,已被雷军以「千万年薪」挖到了小米。昨天的官宣,不仅是她个人的正式亮相,更是小米集团进军“空间智能”的正式发布。


为什么罗福莉选择了小米?


2025年7月份网传,Meta以两亿美元的总薪酬包,引入了一名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AI工程师庞若鸣,当时轰动一时。


在当前科技巨头激烈竞争AI人才的形势下,对罗福莉这样的人才角逐非常激烈。能打动她的绝非只是千万元以上的薪酬,该问的是她为什么会选择小米?!


我的看法是,小米集团是全世界第一个完成人车家全生态的智能物联网企业,具备中国乃至于全世界最强的智能物联网生态,同时小米具备强大的软件、硬件协同开发能力。而李飞飞在关于世界模型的应用预测中,中期应用前景就是具身智能。而具身智能,即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等跑道,小米已经投入多年,目前进展尚处于秘密状态。


比起腾讯和阿里这些传统的互联网巨头,小米集团一样有营收规模和通用人工智能的投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作为智能物联网企业,小米具备把人工智能推向物理世界的软硬件结合开发的能力、拥有丰富的物理世界场景和海量的智能硬件数据。而数据和场景,正是人工智能决胜的关键要素。


人工智能正在从信息智能走向空间智能。从空间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来说,小米集团有望复制之前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时代的故事,厚积薄发、后来者居上,利用场景和数据优势、软硬件结合的开发能力,假以时日或将成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导者。


因为从信息AI到物理AI、从网络世界到现实世界,如果按照以人为中心的维度来看,就是小米集团两年前提出来的新战略——人、车、家全生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