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针对公立医院会议活动划出的五条 “红线”,直指医疗领域隐蔽性利益输送,以下结合最新政策文件与典型案例进行深度解析:

一、到禁止召开会议的风景名胜区开会

典型案例:某三甲医院将年度总结会安排在5A级景区内的豪华度假村,会期三天中两天安排游览活动,参会人员人均费用超8000元。
政策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一十八条明确禁止此类行为,违规者将视情节给予警告至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风险点

  • 会议地点是否在财政部等部门公布的禁止名单内(如黄山、九寨沟等);
  • 是否以 “学术考察” 名义变相旅游,行程中包含非学术内容;
  • 费用是否超标准(如住宿超标间、餐饮含高档酒水)。

二、假借学术会议名义虚增讲课费

典型案例:某心内科主任在药企组织的 “学术会议” 上,仅发言10分钟却领取2万元讲课费,该费用被药企计入 “市场推广费”。
政策依据

  • 《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规定正高级专家每学时讲课费不超过1000元(税后);
  • 国家卫健委 “六个严禁” 明确禁止虚构讲课劳务或超标准取酬。
    风险点:
  • 讲课内容是否与临床实践脱节(如纯产品宣传);
  • 授课时长与费用是否匹配(警惕 “站台式讲课”“挂名授课”);
  • 是否通过个人账户接收讲课费(需公对公转账并代扣个税)。

三、接受药企赞助的学术会议并违规报销

典型案例:某医院检验科主任参加由器械商赞助的 “技术研讨会”,行程包含三亚免税店购物,相关费用由企业以 “会议服务费” 名义支付。
政策依据

  •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禁止接受供应商提供的旅游、娱乐等非学术安排;
  • 国家卫健委要求学术会议赞助需签订书面协议并全程公示资金流向。
    风险点
  • 会议赞助方是否为药品 / 器械供应商(需核查工商信息);
  • 报销凭证是否包含与会议无关的消费(如景区门票、奢侈品发票);
  • 参会人员是否存在 “带家属参会” 或 “会后滞留旅游” 情况。

四、组织或参与 “餐桌式会议”“站台式讲课”

典型案例:某药企在高档餐厅举办 “科室座谈会”,席间向医生发放 “病例分享费”,人均5000元,会后无任何学术记录。
政策依据

  • 《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将此类行为列为重点整治对象;
  • 中纪委强调 “任何脱离学术实质的聚餐式交流均属违规”。
    风险点
  • 会议是否在非学术场所(如私人会所、高档酒店)举办;
  • 是否存在 “会前签到、会后离场” 的形式化流程;
  • 讨论内容是否涉及药品使用量承诺或耗材采购回扣。

五、利用会议活动进行商业贿赂

典型案例:某医院副院长在 “国际医学论坛” 期间,收受药企赠送的定制版纪念金币(价值2.3万元),并承诺优先采购该企业产品。
政策依据

  • 《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明确 “收受财物并为他人谋利” 构成受贿罪;
  • 国家卫健委要求学术会议礼品需符合 “正常礼尚往来” 标准(价值不超过500元)。
    风险点
  • 礼品是否与会议主题无关(如奢侈品、贵金属制品);
  • 是否存在 “拼单受贿”(如科室集体收受供应商 “节日礼盒”);
  • 会议中是否签订涉及商业利益的 “备忘录” 或 “合作意向书”。

六、风险防控与合规建议

  1. 建立会议审批双轨制:
    • 学术性会议需经科教科、纪检办双重审核,提交会议议程、经费预算、赞助方资质等材料;
    • 禁止与未通过廉洁审查的供应商合作(如近三年有行贿记录的企业)。
  2. 推行讲课费 “三公开” 机制:
    • 公开授课内容(需上传课件至医院内网);
    • 公开费用标准(参照当地医学会指导价);
    • 公开支付路径(通过医院财务系统统一发放)。
  3. 运用技术手段精准监管:
    • 安装 “医疗廉政云” 系统,自动比对参会人员与供应商资金流水;
    • 对重点岗位人员(如药剂科、设备科)实施 “廉洁手环” 定位管理,进入高消费场所自动预警。
  4. 强化责任倒查机制:
    • 实行 “一案双查”,既追究直接责任人,也追究科室负责人与纪检干部责任;
    • 建立 “行贿人黑名单”,对涉案企业实施药品 / 耗材采购限制(如贵州对行贿药企限制挂网3年)。

七、典型违规行为对照清单

行为类型具体表现处理依据
虚增会议规模
参会人员超实际需求30%,存在 “凑人头” 现象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拆分会议报销
将单次会议费用拆分为 “培训费”“差旅费”“专家咨询费” 等多科目报销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违规发放纪念品
以 “会议资料” 名义发放U盘、移动硬盘等电子产品(价值超500元)
《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
虚假会议签到
存在代签、补签现象,签到表与现场照片人数不符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泄露患者隐私
会议材料中包含未匿名化的患者病历、影像资料
《个人信息保护法》

八、结语

中纪委划出的 “五条红线”,既是纪律要求,更是对医务人员的保护。从2024年查处的案例看,68% 的医疗腐败案件涉及会议活动违规,足见规范会议管理的紧迫性。公立医院需建立 “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审计” 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尤其要警惕 “披着学术外衣的围猎”,通过制度刚性约束切断 “会议腐败” 利益链,真正守护医疗行业的圣洁性。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