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芶先生因意外瘫痪后,自 2018 年 10 月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通过定点服务机构提供的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后,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褥疮消失了,尿管得到及时更换并减少了感染风险,不用频繁奔波于家和医院,笑容多了起来。芶先生选择的全身清洁、理发、口腔清洁、更换留置尿管等照护项目,均通过成都市长护险定点服务协议予以了规范,涵盖操作步骤、服务要求、服务时长、服务确认和评价等。
截止目前,成都市已纳入定点协议管理的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机构344家,累计为2.06万人提供全日的机构长期护理服务,为11.7万人提供居家上门长期护理服务。护理服务机构负责人表示“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实施以来,紧抓机遇、快速发展,实现了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倒逼机构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控制、服务人员动态管理等制度体系,机构专业服务队伍逐步壮大,既促进了就业,也有效满足了失能人员的照护需求”。
作为国家长期护理保险首批试点城市,成都市在严格遵循国家协议范本基础框架的前提下,创新融入服务要求、流程管理等重点内容,形成“1+N”(1 个主协议 + N 个补充协议)协议构架。
以开放姿态带动产业发展
以标准体系驱动服务提质
长护险协议管理坚持精细化核心理念,既明确了服务项目的标准和流程,也对服务项目的类型、频次、时长等关键维度提出系统性要求,构建了标准化的护理服务管理机制,规范了护理服务行为,确保服务的专业性和连续性。同时,协议文本还规定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资质,将专业服务水平与服务满意度等因素挂钩,有效促进了护理人员技能水平的提升,形成了“长护赋能人才成长,人才驱动服务升级”的双向联动效应。
以制度刚性筑牢安全底线
成都市以全流程、多维度管理体系为协议管理保驾护航,探索依托技术筛查服务风险、反欺诈隐患,对违规行为按约严处。通过基础管理和服务质量等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管理力度,构建起“流程可追溯、违规必处理” 的协议管理模式,为长护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筑牢安全底线。
长护险协议管理不仅保障了失能人员照护服务品质,也为长护服务产业注入动能。未来,成都市将不断完善协议管理机制,以更具温度、更富韧性的长护服务,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增进民生福祉书写更加坚实的答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