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负担会加重吗?

“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社会难题,将进一步得到破解。


9月11日,记者从湖南省卫健委了解到,《湖南省医院免陪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于日前印发,明确了公众关心的免陪照护的内容、专业人员数量配比、收费标准等。

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长沙市第四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等医院为代表,湖南已有多家医院开展免陪照护服务。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用医疗护理员替代家属陪护,患者得到科学照护的同时,家属也卸下身心重担。


全省三级医院积极开展,五个病区探索服务

《方案》提出,全省三级医院要积极组织开展免陪照护服务工作,结合临床科室病种特点、患者病情需要、自理能力程度和护理级别等要素,从特级、一级护理住院患者占比较高的病区(老年医学科、神经科、心血管科、普外科、骨科等)探索开展,成熟一个、扩展一个,有序增加免陪照护服务病区。


《方案》在医院专业人员的数量上进行了明确。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科学合理配置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护士队伍,原则上开展免陪照护服务的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 如果病区护士配备不足,可结合患者免陪照护服务需求等情况,配备一定数量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包括医院直接聘用或与第三方劳务机构签订协议由其派遣),将医疗护理员纳入医院统一管理,组建相对固定的专业照护小组,协助为需要免陪照护的患者提供生活照护服务。


护理员不得提供医疗专业性服务

《方案》详细罗列了医疗护理员生活照护服务参考内容,包括清洁照护、饮食照护、睡眠照护、排泄照护和移动照护五个项目。

在清洁照护方面,服务内容包括整理病房环境,定时通风;协助整理床单,按需更换床上用品;协助晨晚间护理,包括梳头,清洁面部、口腔、会阴部和手足部;协助洗头、沐浴或擦浴;协助更换衣物;协助清洁活动义齿,修剪指(趾)甲。


饮食照护方面,服务内容则包括协助餐前洗手、准备就餐环境;协助准备进食所需用品;协助摆放适当进食(水)体位;协助进食(水);协助餐后清洁及整理。


睡眠照护方面,包括协助睡前准备、观察睡眠情况等。排泄照护包括协助如厕、使用便器、清洁、协助留取标本、观察皮肤。移动照护包括协助翻身、体位变换、使用轮椅、防跌倒。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特别提到要“规范免陪照护服务行为”。医疗护理员不得从事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不得替代医务人员开展工作。



特级和一级护理可加收免陪照护服务项目费用

记者了解到,在推出免陪照护服务之前,特级、一级护理患者请护工照护,每天的费用大概要花300元。而医疗护理员的照护,根据湖南省医保局物价标准,目前收费为154元/天,相比之前的费用要降低50%。


本次《方案》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在特级护理、一级护理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免陪照护服务的,可加收免陪照护服务项目费用,收费标准按《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规范整合护理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执行,由患者或其家属自愿选择,费用由医疗卫生机构收取,一般情况下实行一对三服务。


医疗护理员为二级、三级护理患者提供免陪照护服务的,应严格遵循患者及家属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将收费标准予以公示。


“无陪护”全国推广中,

医护压力会更大吗?

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院“无陪护”管理的厦心医院,副院长陈媛表示,自全面推行该模式四年来,病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过去,老院区病房常被行军床、陪护椅挤占空间,急救时设备难以顺利进入。如今,病房内仅有患者与医护人员,管理成本降低,院感率下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也从7.13天缩短至6.82天。


不过,模式推行尚处初期阶段,仍面临诸多挑战。护理员队伍建设尚不完善,患者对模式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这客观上增加了护士工作强度。


在已率先展开试点的上海仁济医院,胸外科护士长倪科春指出,“免陪护”病房适用于三类科室:手术节奏“短、平、快”的科室,术后恢复较快的科室,以及病床周转率较高的科室。这类患者护理需求更高,专业护理人员的介入尤为关键。


然而,由于不同科室的护理要求差异较大,即使是神经外科,也会根据亚专科不同而有不同的护理标准。因此,当培训专业护理员的职责进一步向护士倾斜,可能导致本就紧张的护理人力资源也面临更大压力。


据《澎湃新闻》报道,仁济医院推行“无陪护”后,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的护士与床位配比由1:0.4提升至1:0.5,例如胸外科的床位由18名护士扩充至23人,仍显紧张。同时,护理员因缺乏医学判断力,往往难以独立应对患者需求,最终仍需护士介入。这一制度变革虽提升护理效率,却也加剧护理团队负荷。


“无陪护模式要想真正长效、良性地运行,压力最大的是护士、护工群体。”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坦言。仁济医院护理部主任奚慧琴也表示,当陪护职责进一步向护士倾斜后,需具体测算人力成本是否足够覆盖。


“无陪护”模式要想实现长期、良性运行,关键在于如何缓解护士与护理员的负担,否则模式本身的可持续性将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医保局也指出:“单纯依靠年均毕业生人数不足一万的护士增加数量,现阶段是无法填补空缺、满足患者照护需求的。如何让病家信赖、认可护工,同时让护工群体乐于、敢于投入专业工作,是在无陪护病房试点中倒逼我们解决的现实问题。”


来 源 / 华声在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