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卫健委:2026年底,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都要全面推行全院一张床

“全院一张床”在部分省市真要全面推行了,近期河南动作频频。

2025年上半年,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印发《郑州市加快推进全院一张床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公立三级医疗机构首批先行先试,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等均位列其中。

方案从建立床位统一管理机制、搭建信息化平台,到优化收治流程、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提出13项具体任务,为医院推进工作提供明确指导。

202510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郑州市“全院一张床”改革打破医院科室壁垒 床位可共享 患者少等待》;同一天,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开展“全院一张床”观摩活动》,两篇文章都明确指出,按照郑州的规划,到2026年底,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都要全面推行“全院一张床”模式。

目前,郑州市已成功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全院一张床服务规范、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毫无疑问,郑州在“全院一张床”的推行中走在了全国前列。从202310月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推出便民就医优流程七项举措以来,郑州市迅速响应,在实际床位使用率超100%的大型三级医院(院区)率先开展入院服务一站式试点,积极探索全院一张床运行模式,这两年来郑州积累了宝贵实践经验

所以,看到郑州表示到2026年底,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都要全面推行全院一张床我们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那么,什么叫做“全院一张床”呢?郑州市卫健委解释得很生动。

郑州卫健委向全市人民表示:以后医院床位就不再你们科的我们科的啦!以前各科室的床就像有围墙,现在统统打通,变成全院的共享床位。在保障大家安全看病的前提下,哪张床空着,就灵活安排给最需要的病人,真正实现床尽其用它按照急诊优先、科室相近、位置相邻的原则,帮患者精准匹配张床最合适,玩的是“医生跟着病人走”!就算你住进了别的科室的床位,你的主管医生和护士仍然不变。而且通过系统授权,就算在陌生病区有啥突发状况,当前科室的医护人员也能火速出手,安全感拉满。

郑州卫健委于27日专门发文解释这个政策

郑州卫健委的解释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哪里有床住哪里,医生跟着患者跑床位属于公共资源,不再归属科室,院区可跨病房收治患者,住院办理更快更便捷。

患者要住院,哪里有床就住哪里,医生跟着患者跑,从而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医疗质量,最大限度缩短住院等待时间,保障急症患者有床可住,提升患者满意度,这听起来真的不错耶。

大幅缩短病人等待住院的时间

无论住在哪个科室的病床,

主诊医生都会全程负责

需要指出,在这种模式下,患者仍由专科收治,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只是病床的位置不再固定,病床不再细分科室,也不属于科室。

例如,全院一张床后,同一个病房里只要有床位,不同科室的患者都可以住进去,普外科病人可以住,骨科病人也可以住,心胸外科的患者也可以住,反正患者住院都是见缝插针,都是为了保证尽快能入住,我们大概可以见到不同专科类型疾病的病友同住一间病房的奇观。

1021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了一场关于“全院一张床”实施情况的汇报,讲解了床位管理中心的床位统一调配流程,并以老年医学中心和中西医结合科为例,详细说明了“全院一张床”模式下跨科室调配床位的具体操作规范与运行机制;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我们则看到了肛肠外科、肝胆胰外科是如何共享床位,进行患者接收与执行医嘱的。

以上医院都落实了“医生跟着患者走”的主诊负责制,跨科收治期间诊疗服务的连续性与专业性都和平时并无差别。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二病区医生王棣丞就表示:无论患者住哪个病区,医生都会全程负责诊疗,确保诊疗的专业性和连续性。

郑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张亚琴则表示:在护理方面,医院会组织科室间护理培训交流,像肛肠科与其他专科护士,早已熟悉彼此常见护理流程,患者入住前还会提前沟通个体情况,确保护理细节到位。 

众所周知,河南是人口大省,患者很多,全院一张床就很好地解决了一床难求的问题,反正哪个科室有空床,你就去住,这缩短了等待时间,将床位利用做到了最大化。

例如在其他省份,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从4年前开始实施一张床制度,相比 2019 年,2021 年同期多收治 5316 个患者。患者等待床位时间明显减少,以足踝手外科为例,缩短了近 10 天。

另外,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等医院发布的数据来看,医院在实施床位弹性调整制度后,收治患者数量有了明显增长,一床难求问题得以缓解。

得了重病,多等一天都是危险,能减少10多天的等待时间,对于患者来说这是一种幸运。例如,山西一名网友就曾表示:我父亲2015年颅脑肿瘤,挂了天坛医院的号,本来及时住院做手术或许还能延长生命,可天坛的床位就是排不上号,等了5个月,终于排上号了,可最后肿瘤又长大了,碰到了中枢,没法做手术了,只能慢慢等死,最后我父亲也是在痛苦中离世的。如果早几个月做手术,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吧,因为没床位,他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

由此可见,大三甲推广“全院一张床”是多么重要,能够减少患者等待住院的时间,或许真的可以改变一个患者的命运!

医生比之前更累

信息化系统如何能更高效?

利益分配怎么调节各科室?

郑州市表示到2026年底,所有二级医院都要全面推行全院一张床,这对于二级医院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全院一张床核心是打破科室对床位的专属权,通过智能平台实现床位实时调配,靠智能系统实现急诊优先、就近安排。但传统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床位数据,是和科室、病区、甚至医护绩效直接绑定的死数据

比如内科的21号床,在系统里不仅是一张床,还关联着内科的床位使用率、医生的管床数量、护士站的护理范围要把这些绑定关系拆开,让床位变成流动资源,相当于要把运行了二十年的系统大卸八块再重装,难度超乎想象。

近期,广东多家医院反馈了2019-2024年期间,在推行全院一张床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在这里需要和大家探讨一下。

在深圳某医院,一名心内科患者住进了骨科的床,夜里患者突发胸闷按呼叫铃,骨科护士站接到通知后,要先联系心内科护士,心内科护士再联系心内科医生,然后医生从另一栋楼赶过来,中间耽误了5分钟。想要不耽误这5分钟,需要成熟的系统跟上,但是跨病区的权限授权、设备联动,至今没有成熟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另外,在该医院实施了全院一张床后,医生的工作量简直是暴增。一个医生主管的病人分散在不同大楼的不同层数,有医生表示,一早上查房跑了四个病区,微信步数直接冲上了2万步,这项措施实施的成本很大一部分被分摊在了医生的身上。

在广州某二级医院,自从实行了全院一张床后,财务核算成为了难啃的硬骨头,该院副院长表示各科室的财务纠纷一直困扰着领导层。

传统财务核算里,床位费、护理费是按科室归集的,比如骨科的床位费归骨科,内科的归内科,直接和科室的营收、绩效挂钩。现在床位共享了,患者住在内科的床,但归属外科,床位费算给谁?一些护士跨病区护理,护理费算到原科室还是实际病区?这些问题不明确,科室就会藏着床位不共享,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营收被别人分走

总的来说,“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在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患者满意度方面呈现出显著优势,得到越来越多医疗机构与患者的认可和好评,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科室间的利益调节、绩效考核机制的科学制定,以及医院内部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思维定式和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挑战。想要克服这些挑战,需要周全的策略和持续的努力,落实相应改革也需要多项制度的配合。

未来,我们期待全院一张床能发挥优势,真正造福于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