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生成为你健康的“合伙人”,而非治疗的“商人”  

2023年,美国医疗巨头CVS Health以106亿美元收购了专注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Oak Street Health。这一巨额交易背后,揭示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在医疗领域,让患者保持健康比治疗患病患者更有利可图。

与此同时,在中国湖南嘉禾县,村民在村卫生室购买降压药,两盒只花了8元钱,医保直接全部报销。她可能不知道,这微不足道的8元钱背后,是一场正在全国铺开的医疗支付方式革命。 

01 医疗支付的革命性转变 

传统的医疗支付模式采用“按服务项目收费”,医院收入与检查项目、药品数量直接挂钩“病人治疗项目越多,医院收入越多。”这种模式导致过度医疗问题日益严重。 

中美医疗账单差异显著。一张美国阑尾炎手术账单总额高达数万美元,而中国同类手术总费用约7557元人民币。这种差异体现了两种体系的不同逻辑。 

更关键的是,按项目付费导致医疗费用连年上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医疗费用曾平均每年以27%左右的速度上涨,“看病贵”问题突出。 

Oak Street创建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与美国联邦医保计划签订风险合同,每月按服务人数收取固定费用,而不论患者实际就诊次数多少。这一模式将机构利益与患者健康深度绑定:患者越健康,医疗机构越盈利。

02 中国特色的支付改革路径

为建立更科学、更精细的医保支付模式,中国积极探索并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DRG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是根据疾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把患者分入临床病症与资源消耗相似的诊断相关组,然后基于分组制定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

DIP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是在总额预算下,根据年度医保支付总额、医保支付比例及各医疗机构病例的总分值计算点值,进而形成支付标准,对每一病例实现标准化支付。

这种改革的核心机制是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医院实际治疗费用低于医保支付标准的部分可以留用,超出标准的部分则由医院和医保共同分担。

03 改革成效:医保患三方共赢 

支付方式改革带来了患者、医疗机构和医保基金三方共赢的局面。

患者负担切实减轻。湖北武汉作为DRG付费试点城市,2021年1-10月,住院次均费用从14992元降至13712元,降幅达9%。两次难度相近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总费用从7年前的28.7万元降至去年的不到18.3万元。 

医疗机构走向精细化管理。支付方式改革倒逼医院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运营转变。厦门市中医院通过成立运营管理中心,优化耗材采购和设备维护,显著节约了成本。

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改革有助于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贵州六盘水在DRG付费改革后,2021年住院医疗总费用增速较2019年下降2.51%,医保支付住院费用增长率较2019年下降8.87%。 

04“三医”协同:推动医疗体系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 

2025年中国卫生发展论坛聚焦“‘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大体系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度对话。 

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隆学文表示,向信用良好的定点医疗机构预付资金总规模达723亿,有效破解医院垫资难题。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23个省份的235个统筹区开展了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177个统筹区已实际付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从试点走向纵深 。 

05 未来展望:从“医疗产业”到“健康产业”的转型之路 

医疗支付改革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调整,更是对整个医疗健康体系激励机制的重新设计。

未来,随着按人头付费、DRG/DIP等支付方式改革全面铺开,医疗体系将逐渐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将有经济动力关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而不是简单地治疗疾病。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患者增多(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超4亿),这种以健康为导向的医疗模式显得尤为迫切2025年7月,湖南省出台《关于深化基层门诊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将医保基金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统筹整合,形成充分释放红利、具有湖南特色的基层门诊统筹综合改革模式。 

从湖南嘉禾的村卫生室到Oak Street的老年诊所,一场静悄悄的医疗支付革命正在全球上演。湖南基层门诊统筹改革节余的资金,近两年来奖励给基层医疗机构近600万元;而Oak Street的百亿美金估值,共同印证同一条道路:当“让人民少生病”成为医疗系统的核心目标时,医疗才能真正回归其本质 。 

希望这篇关于医疗支付改革的文章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对某个特定地区的模式或具体细节特别感兴趣,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探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