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推荐、药代牵线、伪造印章、违规输液,抗癌药流转链条上的灰色地带被一纸通报彻底揭开。


7月13日,重庆卫生健康和药品监管联合调查组发布官方通报,披露了引发社会关注的宫颈癌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事件调查结果。


康方生物全资子公司康方药业的销售人员伪造印章、伪造医生处方签,套取临床研究药品流入市场。两名患者获取的临床研究药品中,一人免费领取59支,另一人领取78支。


主治医生李某被处以警告、约谈、暂停处方权等处理。涉事诊所被重罚4.1万元,三家药店因违规存储药品被警告。



 隐秘的药品通道

整个事件的起点要回溯到2013年和2017年,患者李某美和唐某莲分别被诊断出宫颈癌并接受手术治疗。她们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后续治疗时,主治医生都是李某。


2023年8月,李某美病情复发转移,经医院多学科专家会诊,建议进行PD-L1检测,结果为阳性。随后,医生李某向她推荐了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


几乎同一时间,2024年1月,另一名患者唐某莲也因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在该院就诊。专家会诊本推荐使用帕博利珠单抗,但医生李某建议她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卡度尼利单抗。



作为2022年6月获批上市的Ⅰ类创新药,卡度尼利单抗的市场售价高达13220元/支。对普通患者而言,这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额费用。

医药代表的“慈善”

患者李某美“通过其他人员”获取康方药业销售人员冉某元的联系方式,于2024年4月开始自行在院外购买使用该药。


另一名患者唐某莲的遭遇更为直接。据她描述:“1月29日,李主任就向我推荐了医药销售冉某元,我同意和冉某元见面,李主任说冉某元一会儿会主动来病床找我”。


冉某元向李某美承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方案——购买6支药品即可免费获得1年的用药。从2024年4月至2025年2月,李某美共获取药品70支,其中仅有6支是自费购买的市售药品,5支为慈善赠药,其余59支均为标注“仅供临床研究使用”的药品。


唐某莲的药品获取方式如出一辙,在90支药品中,有78支是免费领取的临床研究药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