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先后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都提出三级公立医院要逐步减少和下沉普通门诊服务,实现普通门诊占比逐年降低。
此后,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再提出“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
从近些年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可以看出,逐步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的规模和数量已然是大势所趋。
多地发文:减少、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
顶层政策得到了多个省、直辖市的响应。
2023年11月,江西省发布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其中有三个重磅消息值得关注,文件中提到:
1、要推动三级公立医院更加突出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逐步压缩一、二类手术比例,到2025年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常态化、制度化提供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到2025年全省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保持在90%以上、平均住院日控制在8天以内;
3、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到2025年三级公立医院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逐年下降。
江西不是第一个发文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的地区。
北京、广东、海南、青海等地也纷纷出台相似举措。
2016年广东省发布《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逐步降低大型医院的门诊比例,鼓励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
2017年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中写道,将“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
2017年青海省发布的《青海省医疗质量提升活动方案》要求:2017年7月1日起,全部取消西宁地区三级公立医院简易门诊,基础普通用药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
2022年8月2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将严格控制三级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从严开展医院等级评定,逐步取消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
然而,政策从纸面走向现实的过程,远比文件上的文字描述要复杂得多。如今,距离海南省发文已经过去近3 年,江西省发文也过去超过 1 年半的时间,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真的取消了吗?
医生:没取消,甚至周末也在出
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对医生晋升有何影响?
南方某省三甲医院王医生表示,他所在医院多年前已取消普通门诊:只保留个别返聘人员的普通门诊,专科医生均转为专科门诊,入院方式是专科门诊与急诊科。
海南省某三级医院的主治医师李医生直言,三年来普通门诊不仅没有取消,医生的工作量反而有增无减—— 周末全天出诊成为常态,部分医院为了方便上班族看病,甚至要求医生中午不得休息,连轴转地出门诊。
江西省某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也证实,普通门诊一直正常开放,院内的副高、主治、住院医都需要参与普通门诊出诊,对于就诊量大的科室来说,专家号和普通号基本都能挂满,而就诊量较小的科室,专家号的排班则相对更多。
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是要把患者“赶”到基层医院去,更好地落实“三级诊疗”。但一些患者就是渴望优质的医疗资源,就是不愿意在二级医院看病,甚至连三乙医院都不想去。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对医生的影响也非常大。
对于三级医院医生来讲,一方面,普通门诊的取消,可能将影响晋升和聘任。
根据国家卫健委《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医师工作量的要求:从聘任时开始计算,半天接诊不少于15 位患者为 1 个有效单元,按照 4 小时为一个门诊单元数,医生需要完成 400 个单元(即接诊 6000 个有效患者)才能申报副高,完成 600 个单元才能申报正高。
从去年开始,海南省严格实行医生晋升与门诊量挂钩,“我们每个人看了具体有多少个有效病人,直接统一从系统上调出,差一个都不行。” 李医生表示,就诊量较大的科室目前来看完成要求量的可能性更大,但一些患者量较少的科室,比如骨关节外科、整形外科、放疗科,专家号和普通号有时都挂不满,“想进职称的年轻医生们,是真的要抢着出门诊。”
另一方面,除了医生的晋升,患者的认可度和就诊需求,也在倒逼着三级医院无法放手。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眼科医师刘医生表示,都不用提取消普通门诊,光是限号,吃到的投诉就不少。
“前段时间,我们科开始限号,普通门诊半天就限 20 个号,患者立马不乐意了,投诉电话都快打爆了。”
刘医生表示,北京地区的专家号要比普通号贵出一倍不止,对于明显价格的差别,许多患者都选择先看普通号,处理不了再转诊挂专家号的就诊模式。“现在就是限号,我也会给患者加号看,号加满了,如果时间允许我是会继续看,至于取消,现在不大可能。”刘医生表示。
对于三级医院来说,患者的需求一直都在,普通门诊想取消也很难取消;而基层医生们也同样认为,按照目前基层的情况来看,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也真没法儿取消。
三级医院普通门诊爆满,基层医院其实并没有因此“门可罗雀”,辽宁某县二级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石医生表示,“我 5 年也累计看了 6300 多个病人,主要还是和区域常住人口有关。”相反,是基层医院们需要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
除了看病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来就诊是为了开药,来到三级医院门诊开药的病人,有很多在二级医院根本开不到药。不少人表示,“基层药品太少,常常开不到药”,也有人表示,“三级医院医生诊疗更规范,而下级医院医生对诊疗方案的认知并不彻底。”
大医院放手后,基层接得住吗?
作为我国医疗体系中的一项核心制度,分级诊疗的设计初衷,是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治疗难易程度以及医疗资源的配置情况,将医疗服务划分为不同层级,从而实现患者的有序就医和医疗资源的优化利用。
其中,三级医院承担着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治责任,而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最初正是为了解决彼时中国医疗体系“倒金字塔” 型发展的问题 ——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资源相对薄弱。
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还专门规定了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考核评价标准,提出到 2017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需达到 65% 以上。但如今的现实情况却并不如预想中乐观。
根据最新版本的《2023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指导意见》发布的 2015 年,全国总诊疗人次数为 76.9 亿,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为 43.4 亿,占比 56.4%。而在随后的 2018 年至 2022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分别为 53%、52%、53%、50% 和 50.6%。
图源:《2023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显然,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的占比与当初设定的目标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2023 年 3 月 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重点强调了提升基层卫生健康人才能力,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设,突出县级医院县域地位,加强三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建设。
多地在强调缩减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的文件中,同时也提到了对基层医疗建设的扶持。
如在江西最新发布的文件中,强调要鼓励和引导卫生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不仅如此,还要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如对达到一级医院建设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一级医院标准收费等。
此前海南在逐步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的同时,也特别提出了“省属县用”的工作机制,其包括推动省市三级公立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等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
宁波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张剑江表示:“在我们医院除了常规的晋升聘任之外,还有一种形式,即三级医院的医生向一二级医院预留号源。例如主任开放10 个号,5 个留给本院患者,2 个固定留给医联体内的一级医院,3 个留给二级医院转诊。通过这种形式进行一个帮扶,也让医联体变得更加紧密。”
提升基层诊疗能力,让基层医院“接得住”,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才能真正倒逼分级诊疗的落实。
来源/华医网综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