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期批复《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旨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通过优化基层医疗布局、加强功能定位、推进医联体建设等措施,到2030年,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将更加健全,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健康服务将成为现实。本文详细解读方案内容,探讨其对基层医疗发展的深远影响。图片

全文推文

一、背景与意义: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基层基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国务院于2025年9月7日正式批复《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工程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设施条件落后、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群众就医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明确提出以基层为重点,着力“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通过织牢基层网底、改善服务条件、优化保障机制,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总体目标:从2027到2030的阶段性蓝图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两个阶段性目标:

  1. 到2027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更加合理,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力争实现居民15分钟可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这一目标将有效缩短群众就医时间,提升服务可及性。
  2. 到2030年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持续壮大,设施设备条件和数智化水平显著改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基本医疗服务均质化水平明显提升。届时,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量占比将持续提高,中西医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群众就近就便享有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成为现实。

三、主要任务:多维度夯实基层医疗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方案》从规划布局、功能定位、医联体建设、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具体任务,以下为详细解读:

(一)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局

方案提出,要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结合人口变化趋势,优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置,确保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此外,方案还提出全面建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巡回医疗制度,实现巡回医疗在医疗资源薄弱县的全覆盖。这一举措将有效解决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此外,县区医疗急救体系也将得到完善,通过改善装备条件、提升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急救转运能力、畅通急救服务绿色通道,确保急救服务的及时性和高效性。到2030年,每个县区将组建并强化一支背囊化医疗应急小分队,提升基层突发事件医疗应急能力。

(二)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

方案明确了不同层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

  • 县级医院
    :主要提供县区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护理,承担危急重症救治、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等服务,同时履行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能。
  • 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初诊患者、普通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诊断明确且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 村卫生室与社区卫生服务站
    :承担行政村和社区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康复工作。
    通过县区内医疗卫生机构间的纵向协同、帮扶与合作,基层功能将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将显著提升。

(三)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内涵建设

紧密型医联体(包括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推动基层医疗资源整合的重要载体。方案提出,依托医联体推动以人员为核心的资源下沉基层,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职称医师派驻。同时,通过建立人力资源、财务、医疗质控、医保、信息数据等管理中心,促进医共体内服务均质化,并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患者重复检查的负担。

(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普惠行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方案提出持续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充实服务内容、量化服务频次,并加强城乡居民健康教育。针对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阻肺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系统连续服务,加强基层多病共防、多病共管和医防融合。到2030年,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将达到70%以上。此外,方案还强调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的随访管理,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治等服务。

四、保障措施:政策与投入的双轮驱动

为确保《实施方案》的落地,国务院从规划编制、部门协同、投入政策和跟踪指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 规划与协同
    :将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纳入各地“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部门协同和资源统筹。
  • 投入保障
    :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落实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责任,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
  • 跟踪指导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需定期监测工程实施情况,加强技术指导,及时调度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问题,并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和相关培训,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五、图表与数据支持

  • 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图
    :查询展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层级关系的结构图,以直观呈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
  • 阶段性目标时间表
    :制作2027年与2030年目标对比的时间表,突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节点和指标,如15分钟医疗服务圈覆盖率、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等。 

如需更详细的数据支持,可参考原文附件《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或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渠道获取最新数据。

六、展望与启示:基层医疗的未来图景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与实施,不仅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次全面升级,更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实践。对于专业人士、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而言,这一方案提供了多方面的合作与投资机会:

  • 技术创新
    :基层医疗数智化水平的提升为智慧医疗、远程诊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 人才培养
    :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将催生更多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相关机构可参与构建基层医生培养体系。
  • 资源整合
    :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区域医疗资源整合提供了新模式,投资人可关注县域医共体相关的设备采购、信息化建设等商机。

未来,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群众就近就便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愿景将逐步实现,而这一过程也将为健康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我们期待这一工程能够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结出丰硕成果,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标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