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作为2025年服贸会健康卫生专题系列活动之一,在首钢园开幕,本届大会以“开放、合作、共建、共享”为核心主题。 在大会主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全科医学院院长梁万年以《中国医改的“道法术”》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梁万年指出,中国医改发展到今天,特别强调“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2009年医改提出“三医”联动,其基本理念是“医疗是核心、医保是基础、医药是手段”。医疗是前台,医保和医药是后台。当前,我们深刻认识到,医疗、医保和医药必须共同走向前台。它们不是核心与围绕的关系,而是同等重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三医”联动更多关注的是治理性改革,而现在要把发展性改革和治理性改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比如医保,仅仅靠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制度的变革,很难促进卫生健康系统的高质量发展。当前,要致力于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基本保障以外,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和补充保险,为保障体系筹集更多基金,构建更庞大的资金池,从而更好满足老百姓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健康需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变革,即从“三医”联动走向“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再比如,通过新冠疫情的防控实践,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卫生健康事业水平的提升,单靠卫生系统是不够的,单靠政府也是不够的,必须纳入社会共治体系。所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社会共治意味着卫生健康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无论是传染病防控还是慢性病管理,都需要跨部门、跨行业协作,需要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的共同参与。而医防协同和医防融合旨在进一步深化防治结合,在系统机构和服务产品这两个层面,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规定。协同是指医疗和预防系统及相关机构之间的协作,要求实现人员通、信息通和资源通。融合是指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所提供的产品应具备融合性,即医中有防、防中有医。如何做到医防协同和医防融合,未来需依赖机制乃至体系的变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