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以来,辽宁、重庆等地相继发布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政策文件,释放创新药进院利好信号。
11月6日,辽宁省医保局公开征集《关于支持创新药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意见,要求不得以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药占比等为由影响创新药配备使用。医保目录内谈判药品和商保创新药品目录内药品可不受“一品双规”限制。
11月初,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全链条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到,医疗机构不得以用药目录数量和品规、药占比等为由限制创新药应用清单内产品入院。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之下,创新药进院加速推进。
除对于特定品种在医疗机构配备药品中不受限制之外,江西、河北、湖南等省份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医疗机构国谈药用药数量限制进行放宽。
2012年版《医疗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规定,三级综合医院原则上不超过1500种,三级专科医院原则上不超过1200种,二级综合医院原则上不超过1000种,二级专科医院原则上不超过800种,其他医疗机构原则上不超过600种。
在此背景下,足额配备药品的医院难以新增创新药。2021年10月9日,国家废止相关评审标准,其中关于医疗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品规数已不再作为对医疗机构的评审指标要求。
随着药品零加成、DRG/DIP支付改革等措施落地,医疗机构已形成费用自控的内在动力,无需依赖硬性数量限制控费。
2025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确定发布日期——将于下月第一个周末在广州线上线下同步发布,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作为创新药准入的关键一环,地方层面已提前部署衔接工作,明确药事会召开时限。
多地政策已将药事会召开与目录更新直接绑定,要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目录发布后3个月内召开会议,及时调整用药目录或设立临时采购绿色通道。上海、浙江、江苏、天津等地此前已加速国谈药落地,2024版医保目录发布后要求1个月内完成药事会评审,为创新药快速进院奠定基础。
浙江更是建立常态化公示机制,每季度公开国谈药院内配备情况。在浙江省新公布的全省三级医疗机构国家谈判药品配备情况一览表(2025年第三季度)中,涉及的药品达390个左右。而在一、二季度中,不少国谈药品已经进入超120家医疗机构。
根据国家医保局披露,2025年医保谈判竞价及商保创新药目录协商中,120家内外资企业现场参与,其中参与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竞价的目录外药品127个,参与商保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的药品24个。
商保创新药目录尤其为高价罕见病药物、未进入基本医保的创新药打开了市场空间,形成医保支付的有效补充。基本医保叠加商保的双轨谈判模式构建,支付体系更加多元化。
随着新版医保目录发布,后续对药事会的召开时间可能将提出新的要求。
图文来源:国家医保局 各地医保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