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签约的康养项目是位于政和县总医院新院区(即西院区)的康复大楼,该院区为政和县中医院于2024年5月整体搬迁后成立。
据悉,政和县总医院组建于2014年,是通过县域医共体改革整合政和县医院(总院区)、政和县中医院(西院区)及14家基层卫生院共同成立。总院区政和县医院实际开放床位400张;西院区政和县中医院系二级甲等中医院,床位496张,其中252张为康养床位。这252张康养床位也正是此次签约项目的主体。
此次中标的伍心康养集团是一家专业养老运营服务商,2015年成立于厦门,其业务覆盖养老机构、社区、地产策划及管理,提供“医养护康”一体化服务。截至2025年运营超90家养老院,包括4家大型持续照料社区、15家城市养老院及72家乡镇敬老院,覆盖福建、甘肃、内蒙古等20余省市,总床位突破12000张,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民营养老企业之一。
该公建民营项目包含康复楼、食堂、四楼活动区、5-10楼长者居住区。每层21间,包括两个连体双人间,共252张床位。计划设置全时托养区、日间照料区、文体活动区、康复保健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功能区域。
项目将由伍心康养集团全面负责运营和管理,政和县中医院则提供医疗支持:包括专业医疗团队指导帮扶、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等。同时,双方还将共同开展医疗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
伍心康养集团表示,该项目旨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养老服务体系,为当地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所谓公建民营,是指政府通过承包、委托、联合经营等方式,将政府拥有所有权但尚未投入运营的新建机构的设施设备运营权交由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运营模式。
其核心在于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分工——政府层面主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监管标准制定及公益属性保障;企业层面则通过市场化机制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政和县总医院康复大楼医养结合公建民营项目是整合政府资源与企业专业化管理能力的典型样本,而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公建民营模式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起了越来越重要重要的角色,一批公建民营的康养项目早已在全国落地。这其中不乏类似政和县总医院这样,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集团的“牵手”。
2025年7月15日,在内蒙古扎兰屯市繁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佰善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了医养结合合作意向,合力打造“嵌入式”医养结合门诊。该门诊是扎兰屯市2025年重点民生工程“养老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由政府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场地,佰善养老负责专业化运营,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深度整合。
除了由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场地的项目,当地政府提供场地的“公建民营”康养项目更是不胜枚举,一些项目更是颇具规模。
杭州滨江绿康阳光家园由滨江区政府投资近5亿元建设硬件设施,2015年通过公开招标,选定绿康医养集团(全称“浙江绿康医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运营方,授予其20年运营权,官方称其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社会化运营项目之一”。
据悉,该项目占地约100亩,包括自理老人养老区、介助介护老人护理区、多功能活动中心、医疗中心和食堂等10幢大楼,总床位2000张,其中养老床位1800张,康复医院床位200张。拥有老年大学、老年综合活动中心等功能场所,是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助残”于一体的公建民营养老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公建民营也成为一些地区盘活闲置医疗资产的重要方式——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中心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在闲置的情况下,通过引进四川颐伦养老服务集团,成立了云南颐伦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企业以公建民营、以投代租的方式运营管理,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内部装修改造和中心敬老院二级老年病医院建设,建成兜底保障养老床位300张、普惠型社会养老床位150张。根据当地报道,截至2025年5月,景东县中心敬老院已入住256名老人,社会福利中心以社会化方式入住45名老人。
作为一种“公”“私”资源优势互补的“合作办医”方式,“公建民营”康养项目的全国开花在业内人士看来是必然的,而随着老龄化加剧导致的康养需求增加,该模式未来继续发展落地同样可期。
业内人士认为,该模式可以减轻政府的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促进康养产业的服务质量和模式创新;对企业来说,则可以降低场地成本,并得到政府“公益性”背书;而对整个行业来讲,“公建民营”的高效和成本控制也有利于养老服务得到“普惠性”和“高质量服务”的平衡,最终回馈于广大老年群体。
图文来源:福建民政 政和县人民政府 看医界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