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徽省县级首家三甲综合医院、皖南医学院直属附院,太和县人民医院深耕“急救-慢病-共享-管理”全链条信息化建设,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疗服务体系,其探索的“太和经验”不仅让自身国考成绩连续多年稳居全国三级综合医院列,2023年绩效监测指标获评A级,更成为了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太和县人民医院航拍图


1367急救体系:
织密县乡村生命保障网

县域急救“最后一公里”难题曾是基层医疗的痛点,太和县人民医院创新构建“1367”急救+远程医学体系,让急危重症患者在“白金十分钟”内获得救治。这一体系以县医院急诊科为核心,联动12个乡镇分院急救单元和118个村卫生室急救小屋,形成“县-乡-村”三级协同的空间布局,实现急救资源的全域覆盖。同时,医院标准化建设了六项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创伤急救、溶栓和洗胃,确保乡镇卫生院急救人员熟练掌握。此外,针对胸痛、卒中、创伤、哮喘、中毒、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等七个重点急症,医院制定了规范化救治流程,并在不同层级的急救单位中推广。


院内RRT三级响应机制是院内急救高效运转的重要支撑。一级响应由临床科室值班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承担基础抢救处理;二级响应由片区骨干科室组建团队,掌握气管插管、电除颤等进阶技术;三级响应则整合急诊、ICU、心内科等专科骨干,应对重大救治需求。

在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上,其装备的车载可视化系统实现“上车即入院”,院前诊疗信息与院内急诊实时共享,音视频指导贯穿患者转运全程使得县域农村急救反应时间缩短47.2%,卒中患者DNT中位数从70分钟降至30分钟,2023年溶栓数量及得分位居全省第一。

此外,在医共体分院发现疑似脑卒中需要溶栓患者时,可通过微信群、掌上太和医生端APP与总院急诊科实时联动,由县级专家远程会诊把关诊疗指征,既提升了诊疗规范性,又降低了医疗风险。2024年,该院急性脑梗死溶栓总例数257例,较2023年增长13.2%,AIS再通例数增长41.2%,急救质量持续提升。

369慢病管理:
构建全周期健康管护体系

针对县域慢病高发的特点,太和县人民医院打造“369+县医入户”协同共管体系,创新“三高共管、六瘤联筛、九病同治”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推动医疗服务从“治病”向“防病”转型。自主研发的慢病管理信息平台涵盖24个病种分组,通过互联网医院小程序,实现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线上配药等一站式服务,有力打通县乡村三级诊疗数据壁垒。

“三村三员”机制让慢病管理沉到基层末梢。医院组建118个专项包干小组,以“村医+村民+村干”为服务核心,当好群众的“管理员、健康员、联络员”。

县医入村


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让慢病管理更具实效。医院将包干村居民县域外住院人次、区域门诊服务量、单位时间住院人次等关键指标纳入综合目标管理,激励医务人员主动下沉基层,开展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和健康知识普及,推动群众从“被动治病”向“主动防病”转变。

健康管理体验室


远程监测技术为慢病管理插上“智慧翅膀”。通过远程动态心电、血压监测设备,基层患者的健康数据可实时上传至县级平台,由县级专家在线分析指导。慢病管理中心大数据库的建立,整合了门诊、住院、体检等多渠道数据,能智能筛选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慢病人群,通过有序流转、随访干预、健康宣教等全流程服务,构建起“防-筛-诊-治-康”的完整闭环。

十大中心建设:
实现优质资源县域共享

为打破县域医疗资源分散的瓶颈,太和县人民医院整合优质资源,成立心电、影像、检验等十大中心,创新推行“基层检查检验、总院中心化诊断”模式,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优质诊疗服务。基层群众在村卫生室、乡镇分院即可完成基础检查,由县级专家团队出具权威诊断报告,既减少了患者奔波,又降低了就医成本。同时,依托中心化管理体系,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异常指标一旦发现血糖、血脂超标等异常指标,专科医生立即介入干预,有效打通“防-筛-诊-治-康”的完整路径。

资源上下联动让诊疗水平再上台阶。总院上联43家省内外知名医院,将顶级医疗资源引入县域;下通12个乡镇分院及118个村卫生室,实现优质诊断服务的全域覆盖。

效率提升让群众就医体验持续优化。如今,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从就诊到完成CT检查时间缩短20分钟,损伤性控制手术激活时间缩短38分钟,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双重提升。

这种“基层检查、县级诊断、上级支撑”的模式,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更让县域患者无需远行就能享受到同质化的优质医疗服务,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多学科专家远程会诊


智能化转型:
迈向县域医疗生态化发展

依托六级电子病历认证和互联互通四级甲等成果,太和县人民医院推动信息化建设从“信息流”向“管理流、服务流”深度延伸,让医疗服务更精准、更高效。AI技术在病种管理中的深度应用,成为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医院创新搭建病种管理系统,以肺结节诊疗为例,系统可自动抓取患者体检、门诊、住院等全量数据,根据结节位置、大小及类型分级提示风险,由医务科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个性化方案,实现全程追踪与闭环管理。

目前,医院已将肺结节、甲状腺结节、肝脏肿瘤(占位)等6个常见病种纳入规范化管理,目标是将医共体分院患者信息实现全面共享。通过构建“信息整合-决策支持-精准分派-全程追踪-闭环管理”的完整链条,患者数据从多系统自动提取整合,经集中汇总后由医务科统筹安排诊疗资源,需要治疗的患者推送至临床科室,需要随访的纳入随访中心,实现了疾病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

面向未来,太和县人民医院将持续深化智能化、融合化、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布
内容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