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发的一个新闻,感觉已经开始发酵了。简单聊聊。事情的经过源于一个2024年多收费事件,金额四五十块,不多。患者这边投诉,以金额太小,影响不大免于处罚。这个事情上较了真,然后牵出来了另一个大案,4236万的行政罚款,想申请公开信息,各方都以社会影响大,不予公开结尾。就这么一个事件,现在在这个档口发酵了。具体案例大家可以自行网上搜索🔍都能搜得到
第一,这个事情肯定是真实存在的。
从常规的飞行检查的玩法来讲,医保违规的金额在2000万的金额。这个数字呢,不是个小数。目前公开报道出来的过2000万的案例也没几家,这个时候被大家注意到是早晚的事。
第二,这个地方是比较尴尬的一个地方。
整个自治区人口是非常少的,只有大几百万。按照正常的人口分布来讲,尤其是周边还有着陕西几家顶级医院的虹吸,医院是比较难发展起来的。
第三,但是这个地方却有几家总收入体量挺大的医院。
以前分析过一篇全国收入前百的医院,印象中这个地方就有一家,整个山西都没有这个体量级别的医院。就爆出来事情的这家医院的收入体量在网上能搜索到的体量也在20个亿以上。体量不小。
人口跟医院体量一结合起来分析,再结合这次爆出来的医保违规的行政处罚金额,这个中间的水分还得值得去揪一揪的,看似每个病人被多收费那几十块钱,量级多了也不是个小数。
在整个事件中间,有很多事情还是值得认可的
第一个就是政府及各方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虽然给人感觉不太好,但作为领导这样子的做法肯定是对的,参照以前河北省那个钢铁报道的马科长,背后都是多少家庭的生计,没毛病。
第二个就是跟着等级评审的复审工作挂钩。
这个也是很好的一个点,当这种金额的违规得等级评审工作挂起钩来,大家也知道真正懂得违规的风险不仅仅只是被罚款。还会影响到医院的生存问题时,也才值得警醒。
当然还有些还可以做得更好,内部的全方位体检式的自查自纠已经是很必要了。当然,有时候我觉得可以考虑把等级评审跟这个事情结合起来做,线下的评审终究还是需要的,就包括当下进行的电子病历评级也是一样的,真正去现场实际走走看看,也才能真正发现问题,也才会真正的重视。
小小的分析一下,不做过多赘述,各位自行判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